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7-11 08:33:24

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

摘要:PDCA循环是一种普遍应用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法,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笔者依托PDCA循环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着重探讨如何将PDCA循环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期帮助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对外汉语;教学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将管理行为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管理活动中,这四个实施阶段具体体现为:制订计划,按计划执行,检查执行效果,将成功案例纳入行为标准、失败案例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这是一种依托PDCA循环模式的高效工作方法。“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而PDCA循环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只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PDCA循环结束了,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将被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继续解决,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PDCA循环的阶梯式上升。

二、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P(plan)计划: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并书写教学方案。第二,D(Do)执行:根据已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第三,C(check)检查:总结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清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而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效果欠佳,依据教学效果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及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找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症结所在。第四,A(Action)处理:处理检查和总结的结果,对成功的教学个案加以肯定,予以固化;对于失败的教学个案,引起重视,予以规避;对于未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应设法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工作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P阶段——教学准备、D阶段——教学实施、C阶段——教学检查、A阶段——教学改进。下面就以这四个阶段为基本框架,探讨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P阶段——教学准备阶段

P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计划与准备阶段,是整个循环的开端和起点,对PDCA循环的后三个阶段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P阶段。在该阶段,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并依据所教学生的客观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例如,笔者目前教授的学生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主,他们年龄普遍偏小,汉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储备不足,听说能力偏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他们年龄偏小,对于新媒介、新形式和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高。鉴于此,笔者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初步确定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案的表现形式上,减少传统的黑板书写、课堂讲授的形式,增加年轻人乐于接受的PPT、音频、视频、场景模拟、交互式教学等新形式。在P阶段进行教案制作时,除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现状外,教学工作者还要客观分析、评价自己的实际能力,在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亦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使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不盲目使用形式新颖但自己并未充分掌握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教学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更强的实施能力。

(二)D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D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实施与执行阶段,对整个循环的最终结果呈现起着关键作用,其既是对P阶段制订方案的实践,又是C阶段和A阶段重要的实践对象。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施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D阶段。教学工作者在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后,就要进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此阶段的重点是能忠实、有效地贯彻执行P阶段制订的计划。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前沟通。在上课之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互动,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第二,课上互动。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外国留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偏弱、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宜更多采用新形式进行展示,如音频(音乐)、视频(电影、电视)、游戏等,同时在课堂上要着意构建一个模拟的社交场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场景里更自然地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快速地接受新词汇、新知识,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下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第三,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惑。对于在汉语应用中经常使用、但不易掌握和理解的词汇、语法,要做到突出展示、着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此点,教师在课堂实践时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教学过程平铺直叙,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第四,及时考核。课堂授课要在最后留出时间,对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和考核,以检验授课效果,并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考核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也可做小测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考核方式。第五,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真正结束,尤其是语言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交流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课后实践可以预设一个交流场景,比如,看一场中文电影、办理一张银行储蓄卡、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交一次电话费,等等。

(三)C阶段——教学检查阶段

C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检查和总结阶段,此阶段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两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以便在A阶段改进。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查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C阶段。教学检查工作可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考试、复查,与学生互动交流,检测教学结果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案和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或效果欠佳的个案,然后分析原因,探寻是教学准备阶段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学实施阶段出现了问题。其次,对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对教学实施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教学实施阶段是否忠实、有效地贯彻了P阶段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认真执行了课前沟通、课上互动、重点突出、及时考核、课后实践等环节。并在完成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后,着意在第四阶段,即A阶段进行改进。

(四)A阶段——教学改进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纠正与改进阶段,在PDCA循环中非常重要,但在实践环节却容易被忽视。A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发扬已有的优点,弥补之前的不足,以完成阶梯上升,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改进阶段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A阶段。在完成教学检查,总结出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后,要将总结的成功经验进行固化和推广,并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进行复制;而对于不足部分,要想办法予以改进,这样才能使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更有效、更成功,这也正是将PDCA循环引入教学实践的目的所在。四、结语PDCA循环符合“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持续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的方法。当然,因为我们的实践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在使用PDCA循环法改善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总结PDCA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不坚守固有经验,要因时因人而变,不断优化,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庄坚.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10):72-74.

[3]廖君,敬忠,杜理平.PDCA循环理论在持续改进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创新,2008,(5):108-109.

作者:马虹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上一篇:绕口令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