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习作展现生机与活力

时间:2022-07-11 08:09:02

让小学语文习作展现生机与活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作文教学必须真实展现学生的生命色彩,必须达到生活化。习作是学生自我内心想法与感受的一种表述,是充满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习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师者的传授方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将生活再现出来,反映出来,因为这是习作作者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流露,是习作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让学生的习作展现生机与活力,是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机与活力;小学生

语文教学要写好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帮助小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品悟人生,将自己真实的思想及情感赋予语言文字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习作应该不拘形式地写下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当时的感想感受,从多角度洞察生活,捕捉生活之中的丰富多彩,经典事例,捕捉事物的亮点,展现具有独立创意的构思及想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及思维的广阔空间,激励小学生去自由展现自己的习作才华,展现自己具有独立创意的习作天赋。

一、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自然而然地应与他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从我们的生活环境着手,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引导、激励小学生去大胆与环境交流,将学生自己的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生活的体验中品味到习作的最大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去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捕捉有效的习作时机,创设合理的习作情境。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记录,留下精彩的文字内容。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中,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多次获得年级组第一名的佳绩,我觉得这是一个绝好时机,就让学生写了《我与艺术节》,因为这是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的事情,为此他们觉得特别有印象,有话可说,情感真实,写出了真实的自己,写出了艺术节的感人画面,写出了艺术节精彩的瞬间。这次的习作,学生写得特别出色,效果格外的好,学生一下子仿佛明白了:原来如此,原来习作就是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啊,真有意思!

请看看孩子们笔下的精彩片段:

我们一边摘樱桃,一边吃樱桃,渐渐地我发现有些樱桃虽然看上去很红很新鲜,可吃起来却一点也不甜,甚至还有一些酸,可有些樱桃看上去小小的,黄黄的,可吃起来却是如同蜜糖一样的甜。看来樱桃也如同人一般,决不能轻易地以貌取人啊!

远远看去,一棵棵矮小的樱桃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小巧的樱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翡翠。看着这些可爱的小樱桃,我们早已垂涎欲滴,便拿起篮子,争先恐后地奔向樱桃园。

多经历活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就多了,才能写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所以每篇文章才会真实感人,有声有色。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我们应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到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习作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习作也就是真实情感的体现。我们的习作与学生生活是相互贯通的,使小学生的习作获得生机与活力,而这种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二、让学生充分地走入小学语文教材

阅读与习作的关系早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毫无争议。可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是在不经意间分割了阅读与习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阅读就是阅读,习作就是习作,各讲各的,两者毫不相干,如此定不会收到情感延续的效果,也就是遗失了展现小学生个性,锻炼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大好时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小学生将语文阅读中所获得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加以延续,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挥,习作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在上完《小抄写员》后,我让学生们夸夸课文中的儿子与爸爸,学生们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还会添加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充分表达自己对课文中的儿子与爸爸的真实看法,展现学生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而后,我就让学生以此文为例,结合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夸夸课文之中的儿子与爸爸》《我与“儿子”的比较》《“儿子”你真棒!》为题,抒发学生学完课文之后的所思所想,表达学生真实的情感,使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样的语文训练既可以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爱华.让生活化原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4).

[2]王晓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有效措施探讨[J].好家长,2015(50).

上一篇: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下一篇: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