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路灯》看“破”

时间:2022-07-11 07:18:45

把《路灯》看“破”

出生于1966年的蔡旭威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看上去仍像个大男孩一样腼腆而认真。当他拿出自己的《路灯》系列作品展示时,大幅的黑白照片铺满了整个桌面。这些作品都是蔡旭威通过接片的手法拍摄的,影像的素质很高。细看《路灯》系列作品,画面中有一条条香港的街道、有山林、有城市、也有废墟;画面元素构成时而开阔、时而紧密,蜿蜒贯穿着你所熟悉或陌生的香港。而整个系列的所有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人。可以想象,一位摄影师在不眠的深夜静静走出家门,带上自己的爱犬BB和一大包摄影器材,跳上车子,驱车前往路边、山顶、海边,在无人的黑夜捕捉那一簇簇、一行行蜿蜒延伸的光点,坚持不懈,寄予、倾注了多少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组取材于香港的深夜拍摄的作品,一个问题呼之欲出:“你爱香港吗?”

“我不拍别的地方,我只拍香港。”蔡旭威说,“因为香港是我的家。”尽管如此,要问他爱不爱香港,这个问题绝对是非常复杂的。“我只能说有些感情吧,不能算爱。香港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我对它的一草一木皆有感觉。”香港中西两种文化交融,不仅让蔡旭威养成一种客观严谨看待问题的方式,对他的身份认同也产生一定影响。“而‘感情’与‘爱’又不尽相同。或许因为我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我有一种中西挟难的感觉。爱,我是由Erich Fromm的《the art of loving》一书学到的。他指出主动的才是爱,被动(即被吸引)的是感情。我今年45岁了,但似乎还达不到四十不惑的状态,每天还是对世情充满疑惑。要说修身齐家我还在学习中,所以我哪有资格说我爱香港?”他说。

在蔡旭威看来,所谓创作不外乎感觉,而所有感觉又不外乎是一个了解自我、明白自己的人生课程。蔡旭威说:“我不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香港也可以是‘世界’。我相信这一刻如果我有计划拍别的地方来补充《路灯》这一系列,我只会换来一些自欺欺人的感觉。”

生活在香港这个地域特点鲜明但同样五味杂陈的红尘“世界”中,《路灯》系列作品的创作源于蔡旭威对“人生课程”的一丝困惑和些许思考:“也不知该如何说起。可能是早些时候受前辈兼好友、香港摄影师高志强的作品《夜曲》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在Youtube听到闫弈格翻唱陈奕迅的《我们都寂寞》。只知词作者林夕那句‘迎面一个老尼姑走过,把路灯看破’,让我想到路与灯的关系。”

陈奕迅的歌中唱道:“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拥有什么。”当这首歌在香港唱起,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努力勤奋安家立业的地方,要寻求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心灵放逐之地,恐怕就只有天空和夜色了罢。蔡旭威说:“听这歌前,我只知道‘街灯’,问过上海朋友,“street lamp”普通话怎么说,答案还是‘街灯’。但路灯与街灯的分别,就好像世界与天下一样,都是那盏灯那个球,但层次不可同日而语。路,人生;灯,指引……路灯我觉得比街灯来得更有意思。负责引领人生路的灯有许多:教育、宗教、习俗或法律……人们都说,它们是大海上的灯塔,为航者导航,避过礁岩,安然抵达目的地。可是现实里大部分人,包括我,看不到目的地,甚至仍然处于迷失状态。”

“迷失”可以算是摄影师在创作前提出的问题。而纵观这组照片,看摄影师运用的拍摄手法和细节安排,便知作者是给自己、也给“迷失”做了回答。

这组照片以不亮的路灯开始,不亮的街道结束,首尾呼应,一张是钢筋丛林废墟中的多盏路灯;另一张是野外延伸至远方的无灯的道路。中间则是若干幅点亮的路灯。好像人的一生,从对指引的渴望到依赖指引,再到心怀指引,最终无畏前行。另外,以红外、黑白、接片多种表现方式,通过对香港夜与光的记录,摄影师表达了个人对尘世的思考。说到这些,蔡旭威认为:“因为红外线的相片看似不真实,如梦一般, 但实际在物理上它可没有造假,有趣的地方就在难分真与假。而使用黑白语言,是没什么理由的,就是出于喜爱那么简单。如果非要问原因,我想此刻自己一定黑白分明,不喜欢多姿多彩生活的人,不过这其实是一个就算到死也未必有答案的问题。再说接片,应该是从胶片时代说起。我希望我的照片细致, 所以我用4×5大画幅。到了数码年代,我还没有能力购买超级像素相机,所以先拍数码再进行接片是唯一可以令相片达到如此精度的方法。我认为数码比胶片好,否则我也不会放弃胶片。”

《路灯》这组作品从2003年开始,由胶片到数码,至今仍在香港这片喧嚣又宁静的奇异世界中、在蔡旭威的相机中延续。蔡旭威说:“也许圣经《传道书》说得对:智慧是没有意思的。我想我正在努力尝试活在当下,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看破。此刻我像是一只灯蛾在扑火。看到有趣的光就行动……拍照。这基本上是一辑没有出路的人生习作。”

摄影师简介:蔡旭威,1966年生于香港,现为自由摄影师。1989年至2001年间曾先后在香港多家报馆、杂志社以及政府新闻处担任摄影师。曾参与“影像香港当代摄影展”(2008)、“光影楼情―图片及录像展览”(200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9) 、“没有题目的习作”个人摄影展 (2010)、大理国际影会 (2010)以及“城市漫游者――社会纪实摄影展览”(2010);摄影集有《香港摄影师系列:蔡旭威》(2005)及《牛头角下村:蔡旭威》(2010)。

上一篇:沈嘉豪:讲述香港《普通人》的故事 下一篇:高志强道香港之“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