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柔道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

时间:2022-07-11 03:41:51

试论柔道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

在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主动的预防损伤比伤后再去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柔道运动员常见损伤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力求把损伤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为迅速提高我国柔道技术水平赶超世界积累经验。

1、柔道训练的安排要注意节奏性。大、中、小运动量要有机配合,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预防症劳过度

不合理的安排会破坏原有的动力定型和稳定的心理障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另外,运动量的安排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对初学者,尤其是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注意使其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练身训练相结合,与成年运动选手比较起来,训练时间可短些,密度可大些,避免在训练中某些动作次数练习太频造成机体局部负重过度而引起的运动创伤。

2、准备活动充分做好

很多柔道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从神经系统到内脏和运动器官逐步适当剧烈活动。针对现代柔道比赛更加勇猛快速,更加激烈、紧张的特点,就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以提高人的兴奋性,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最佳的状态,这样就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注意倒地后的防护

输招是难免的,所以训练和比赛时应注意输招时的倒地防身技术。首先要注意不抓死把,一旦对方发招获胜,自己就应急忙松开抓握对方的把位。这是输招防身第一步,但有些运动员(尤其是一些初学者),输招后仍死抓对方不放,这样不但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还会因死拉对手使对手失去重心而随惯性砸在自己身上,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是经验不足,或是技术问题,强调改正即可。

肩部损伤多数是由于倒地动作不正确,使肩峰直接摔在垫子上造成的。正确的倒地技术是:撤把后扬手、屈腿、低头、目光集中在腹部,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头部避免触及地面而撞击。随着身体下落,双手前向着地面摆动做防身技术动作。以便缓冲和分散落地时的惯性。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倒地方法,特别可强调接触地面的刹那间做到“憋足气”,并坚持往常的倒地练习,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提高指、腕、肘、膝关节的灵活性

在柔道运动中,手肘经常触及对手,手腕、膝的活动较多,一起摔倒对方。一般是先抓住对方,再用力和使动作,在每一个攻守中,手、臂都可参与活动。两人对抗,膝关节有接近对方和离开对方的动作,并且屈、伸转动频繁,这样就使手、肘、膝受伤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手、肘、膝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肉少、单薄,承受撞击的能力小,当外力超出它所承担的极限时便会发生损伤。

避免手、肘、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有:充分发展指、腕、肘、膝的灵活性,多做专门练习,提高应变能力;发展柔韧性,增强肌力;比赛和训练时,可使各关节稍屈,不可完全伸直,以更有缓冲的余地。

5、培养头颈转动的应变能力

当对手使技自己被摔倒在垫子上将可输招时,可摆脱“危险状态”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头桥翻”,因此,使颈部的肩担量增大,再加上对方控制桥的外力,就构成一个较大的合力对抗,使颈椎各关节处于牵拉,扭压的状况,容易造成颈椎部位的损伤。减少这类损伤,采用“桥”的各种专门训练来增强颈部力量,注意模仿作“桥”时掌握颈椎关节紧张和松驰的规律。对方压“桥”压颈时,根据需要保持适度紧张和产生相反方向的力量,十分必要。这时的任何放松动作都是很危险的。

柔道运动员的颈椎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幅度和灵活性较大,这就便于使用进攻方法和防守动作。但头部接触垫子时的方向很重要,如果方向不对,不仅影响动作的幅度和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损伤。因此,训练中在倒地时可强调“甩脸”――转头――收身,以免头直接戳在垫子上。在做跪撑翻滚动作时,仰头,颈转动的能力,以免“窝脖子”。

6、间隔休息和其它

比赛中的间隔和训练时间的间隔都要休息,教练和同伴都要主动帮助休息者放松,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完善血液的供给。得到休息,消除疲劳,这对于预防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保持一堂课的至始至终,全神贯注。不能情绪来了猛摔猛练,互相赌气,感情用事或嬉戏打闹,情绪低落时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或只顾自己教习,而不爱护对手。象这样的损伤几乎是在训练结束时的几分钟几秒钟内发生的。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事故,主要在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本身引起重视。

上一篇: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训练 下一篇:摔跤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恢复手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