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笑看风云变幻

时间:2022-07-11 02:07:36

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出生的1916年,正是我国拥有气象记录的第一年。这位老人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他的一生,正好印证了中国气象科学从不受重视到长足发展的过程。这位跨越了世纪的气象学泰斗,将他的一生都交付给了气象科学,孜孜不倦地探究气象科学的奥秘。当他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他从国家主席手中接过奖牌时,会场掌声雷动。面对前来道贺的同事、朋友、学生,叶老说:“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

学业有成,立志报效祖国

是什么原因促使叶笃正选择了气象作为一生努力的事业呢?这不能不提到我国的核物理之父钱三强。1935年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正遇上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学长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气象学。

1945年留学去美国的叶笃正,师从著名芝加哥大学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罗斯贝非常赏识这个勤奋、文静的东方青年,让他主持了一个研究计划――夏威夷的气候。此前,叶笃正已在欧美多种著名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其中《关于大气能量频散传播》一文受到各国气象学界的重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当时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注目。有一天,美国气象局派人来找叶笃正,愿意以年薪4300美元的优厚待遇请他到华盛顿工作。当时一个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美元左右。可是叶笃正却一口回绝了,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回祖国,回去建设新中国。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紧张,叶笃正申请了多次签证都被拒绝。当时有个规定:已经工作的人员,美国是不让走的,尤其是学自然科学的,学人文的都可以,唯自然科学不行。为了便于签证,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恢复了学生的身份,经过一年的等待,1950年10月叶笃正登上了一艘将在香港停靠的轮船。这时,新中国正在欢度一周年国庆日。

时隔多年,叶老回忆起回国的情景依然激动,“到了罗湖,直接进来之后就进中国港口了。很多人在岸边,大家欢迎我们,又唱歌,又跳舞。当时我非常感动,感动得我流泪了。我说‘Family,I'm here,I'm home。’(家,我在这里,我在家。)”叶老说:“是新中国的成立召唤我回到祖国,使我有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舞台。”

因陋就简,艰难创业

叶笃正曾经和美国好友卡普兰教授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工作,会写出更多的文章。”

“文章数量固然可以说明成绩,但美国能给我建立一个研究所,带领大量同行一起工作,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吗?不能!”

叶笃正把“科学工作者既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更要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条理念贯穿于科研始终。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中国的叶笃正,将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孜孜不倦的工作。

新中国初期的科研条件非常简陋。叶笃正回国后立刻投身到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个人,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

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当初的科研小组,现在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所。在祖国这片广阔的舞台上,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叶笃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研究成果。

多年来,叶笃正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他培养的几代气象工作者,分别成为各个时期中国气象科研和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曾高度评价叶笃正“一直以无尽的热情和善良帮助学生的叶教授,得到了他遍及世界各地的弟子们的高度尊敬和感激。”

“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说起叶老做学问,总要提起一件往事。“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当时87岁高龄的叶老一定要亲自到那看看。观测站条件艰苦,盛夏中午的高温将近60摄氏度,沙漠的阳光毒,晒得人无处躲藏。可叶老不仅考察了观测站,还不顾劳顿走进了罗布泊。”

离休后,他依然坚持上班,每周一三五雷打不动去办公室工作。九十岁高龄,他还提笔给中国科学院领导写信,建议成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开放实验室,他希望能有一些固定的人员,充足的经费,把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关系到人类未来命运的研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我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完成大部分计划,人生将没有遗憾。”叶老说。

奇特的养生秘诀

如今,叶老虽已是耄耋之龄,但精神状态很好。前几年,他的视力下降得很快,但是依然每天坚持让妻子给他读报,时刻关注着外界的信息。妻子冯慧是和他一起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几十年来,夫妻二人一直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叶老从小就喜欢运动,如打乒乓球、溜冰等。1950年回国后,他每天都坚持走路上班,他说,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能活动身体。到了晚年,散步成了他每天的锻炼项目。

业余时间,叶笃正喜欢看金庸和梁羽生写的武侠小说。叶老自己的解释是看武侠和工作有关,“一来可以放松一下脑子,二来也从中受启发,我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头的某些侠客,比如,你以为他已经死了,却忽然一下子又出来了,真是绝处逢生。做科研工作也常常如此,想了半天,觉得不行了,不行了,却又柳暗花明,冒出灵感的火花。”

在生活中的叶笃正也很有“大侠”风范,虽已年过九旬,走路依然风风火火。散步时,老伴儿与他只能各走各的,“他走得快,我走得慢,没办法。”冯慧笑着说。

两位老人生活都很简朴,穿衣很普通。有时候,保姆请假,同事就会看见叶笃正买街边一块钱两个的大包子带回家当午饭吃。

叶老说,养生之道,没有什么方式方法刻意遵循,除了身体运动外,就是让自己多想问题,保持敏锐的思想。而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从大气所这个小小的单位出发,而是从国家、世界科学的发展着想,这样一份豁达与开阔,或许正是他永葆健康的秘诀吧。

叶笃正小档案

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以及美国气象学会名誉会员;曾在许多国际、国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叶笃正于上世纪50年代就带领他的合作者一道开展了大量的关于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并于1987年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杰出科学贡献奖;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04年,他荣获IMOPRIZE奖(国际气象组织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的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奖项。

上一篇:百年梦圆 第9期 下一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近期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