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领域教学的策略与技巧

时间:2022-07-11 01:55:46

幼儿园各领域教学的策略与技巧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究竟应该教些什么,又该怎样教呢?现代幼儿园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

【关键词】各领域 ; 教学 ; 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语言领域中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如何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呢?一是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二是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有了语言情境,就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我今年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年龄特点,我经常给予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孩子以表扬和拥抱。这样做以后,孩子们都非常亲近老师,主动地把自己生活中一些快乐和不高兴的事情讲给老师听。孩子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是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通过交流,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四是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说他们在实际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这也是幼儿个性化语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径。如故事大王评选、做广告、演哑剧、创编故事、猜谜语、说相声等,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2 科学领域中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2.1 科学活动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怎样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呢?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了一种“玩中学、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2.1.1 玩中学。如在“玩冰”这个科学游戏中,通过让幼儿尝冰棍,摸、看、玩、闻、搬冰等游戏,感知冰的一些特点。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积累了感性认识,获得一些经验,更为以后解决相关问题打下了基础。

2.1.2 做中学。如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孩子们多次地做,亲眼看到才信服。学到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而是通过做实验获得,带着得到的经验去学习,会学得更快。

2.1.3 想中学。如在“磁铁”活动中,可分为几步:①发放磁铁,让孩子随便玩,再发放其他材料(铁、塑料等),孩子发现磁铁会吸住铁。②给孩子发放各种各样金属材料,师:“里面有哪些是铁的物质?”孩子会想到用磁铁来吸,进行分辨。结果有个幼儿拿出一个认为是铁的东西,用磁铁去吸,不成功,说:“为什么我不成功呢?”他把磁铁反过来试试,还是不行。“可能磁铁坏了吧?”他就把同伴的磁铁拿来试,还是不行。别的小朋友告诉他:“也许你的东西根本不是铁,所以磁铁吸不起来。”通过反复的“思考”“做”“提问题”,用一些实验来证明结论,培养幼儿研究科学的兴趣。

2.1.4 试中学。如在“制作小轮船”实验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泡沫、塑料、金属、小布料等分组做实验,做完后放在水里玩,发现有的船沉下去,有的漂得很好。教师问“为什么?”幼儿通过多次尝试,了解了通常用金属做的沉下去,用木块、泡沫做的浮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尝试“想想看,怎样使沉下去的浮上来,浮上来的沉下去?”幼儿就会用泡沫、塑料钻洞或用手压,结果发现泡沫、塑料浮力很大,还是不行,便会试试别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尝试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验。

2.2 科学领域还包含有数学活动,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2.1 以游戏形式激发兴趣。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游戏宫”、“送小动物回家”等。而中、大班幼儿应该运用挑战性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如竞赛性游戏、操作性益智游戏等。

2.2.2 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如在小班数学“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① 按卡片上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② 按卡片上的圆点,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③ 按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实物。这样,能够激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促使能力弱的幼儿增强自信心。

2.2.3 运用语言引起悬念,从而激发兴趣。如:“拼图”活动前,我告知孩子,只要根据各部分上面算式的得数在底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拼合,就能够在图上找到一件神秘的礼物。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就欢呼雀跃着,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

2.2.4 以竞争效应激发兴趣。如“挂钩”这一材料,我把运算卡片分成两等份,然后两个孩子比赛,计算卡片的算式,看谁先把自己的颜色卡片挂满相应的小钩上为胜,孩子玩得特别高兴,计算速度也有很大提高。

3 社会领域中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组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枯燥、单调、幼儿的普遍参与性较差等。要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社会行为的技能,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育活动组织的方式。

3.1 以实践活动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往往针对幼儿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是针对幼儿常见的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如实再现生活场景,让幼儿体会学习。

3.2 以情境表演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在幼儿不能亲身参与活动的时候往往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场景,从而引发如何处理问题。

3.3 以游戏形式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在社会教育中,经常要纠正一些幼儿的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又不是事实能够看到的。这时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促使这些行为的发生,这就是以游戏活动开头的教育活动方式。

4 健康领域中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

4.1 实践操作,感知体验法。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的程度,先后编儿歌和顺口溜。最后,请幼儿用自制的鞋子进行比赛,强化幼儿系鞋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4.2 游戏法。如为培养幼儿叠被、穿衣、铺床等能力,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加“娃娃角”,我们时常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娃娃天气冷了,妈妈给你穿衣,穿袜,穿鞋;娃娃睡觉了,妈妈给你铺床。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孩子们不知不觉得提高了技能,养成了习惯。

4.3 情境表演法。如:大班健康活动《发生地震的时候》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掌握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方法,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5 艺术领域中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很难设定统一的指导方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把握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美术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策略之一:不断提出疑问。例如当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当幼儿选用橙色和黄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再提问:“其它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呢?”当幼儿用彩条画太阳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怎样的彩条才更像阳光呢?”

策略之二: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很多教师常要求幼儿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左变右等等。如画鸟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自己喜爱的鸟,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有个幼儿按想象画了一种奇特的鸟。大家问我这只鸟的名字。我说:“人类只发现了一部分鸟,这只鸟也许是还没有被发现的鸟吧!”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策略之三:善于用幼儿看待事物的方式去解释画面。幼儿对许多图象的解释都与日常生活经验具体形象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应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策略之四:展示作品,相互学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大多数幼儿都有创新的愿望,也乐于在同伴面前显示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探讨,一定能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上一篇:菠萝的香味 下一篇:永不消逝的“中国好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