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的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7-11 01:21:25

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的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检测新生儿黄疸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变化。 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血清白蛋白使用ELISA法测定,非结合胆红素使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 结果 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在病理性黄疸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49-03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也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病症的一类疾病[1],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新生儿体内一定浓度的胆红素可以起到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见胆红素并不是一种需要排出的有毒代谢产物,但浓度过高,就会发展成为病理性黄疸,可造成循环、血液、神经、免疫等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致新生儿死亡,或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3]。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首要保证[4],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了上述指标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以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其中男43例,女43例,入院日龄为2~28 d,平均(10.6±4.8)d,包括生理性黄疸34例和病理性黄疸52例,其中病理性黄疸又按照病因分为感染性黄疸24 例,溶血性黄疸16例,阻塞性黄疸12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参照张铭涛等[5]的报道。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组患者在性别、入院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测定

取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1 500 g×15 min,分离上清待测。血清白蛋白表达的测定使用ELISA法,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使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检测试剂盒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日立HICT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使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对照标准曲线计算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的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病理性黄疸患儿不同病情血清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比较

将病理性黄疸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0例),中度组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53±4.12)、(174.71±25.64)和(234.51±28.66)μmol/L,重度组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8.34±4.57)、(236.42±29.28)和(281.13±33.45) μmol/L,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血清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比较(x±s,μmol/L)

2.2病理性黄疸不同病因患儿血清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比较

从表2可见,感染性黄疸组和溶血性黄疸组的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与阻塞性黄疸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约有60%的足月儿和 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6,7],新生儿黄疸发病的机制非常复杂,血清中的胆红素是血浆中的自由基清除剂之一,分娩过程中的窒息、缺氧等诱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胆红素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防御新生儿受到各种氧化物的损伤,但其过度升高就会导致新生儿组织器官的损伤,如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等导致的胆红素异常升高[8,9]。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以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delta胆红素4种形式存在,能进入血脑屏障与脑细胞联结损伤脑组织的是游离胆红素,因此检测游离胆红素的血清水平就可预测新生儿黄疸的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但游离胆红素较难检测,已有学者观察到游离胆红素与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10,11],因此推测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也可反映出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组患儿的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可与白蛋白结合,白蛋白的变化会影响到可测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本研究中病理性黄疸重度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显著高于中度组,提示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变化检测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对病理性黄疸病情的评估,与牛会晓[12]的报道一致。

感染、溶血、胆管阻塞等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几个常见原因[13],本研究显示感染性黄疸组、溶血性黄疸组和阻塞性黄疸组之间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感染性黄疸组的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显著高于溶血性黄疸组,溶血性黄疸组又显著高于阻塞性黄疸组,而血清白蛋白在感染性黄疸组显著低于溶血性黄疸组,溶血性黄疸组又显著低于阻塞性黄疸组,提示了上述因子的检测可协助新生儿黄疸病因的分析。

上一篇:玩转O2O:荣昌的重塑之路 下一篇:不知放弃,焉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