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作用”发挥强 共建和谐新农村

时间:2022-07-11 12:54:47

“四个作用”发挥强 共建和谐新农村

全县共有离退休干部3000多人,他们虽然满头银丝,但绝大多数却坚持退而不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惊人的毅力发挥着余热,其中很多老干部投身到了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了“示范、宣教、带动、助手”的特殊作用,成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培植农村新产业的“示范”作用

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特长和信息、技术、经验优势,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培强壮大农村新产业中,起到了示范和引路作用。退休干部卢荆芝,从县人大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掉转架子,铺下身子,亲身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大潮,先后投资40多万元,牵头创办了北方花卉苗木园艺场,培育优质大樱桃苗2万余株,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安徽、江苏、青岛等省市,带动当地发展种植大樱桃600余亩,年创效益130余万元。同时,他还无偿为群众提供优质苗木5000余株,为10户大棚果专业户担任技术指导,从而带动了当地发展苗木花卉大棚200余亩,不仅解决了3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年创经济效益500余万元,被群众誉为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树立农村新风尚的“宣教”作用

老干部在倡导文明之风、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法制生活观、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关工委队伍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增加到460人,他们充分发挥“传承、引导、关爱、服务”的独特作用,组成形势报告团、关爱工作团、送文化下乡团等,深入农村、学校开展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文艺汇演20多场次,并开展了“爱心结对”活动,与100多名农村贫困生结成爱心帮教对子。县邮电局离休干部吴文彬,自1980年因患脑血栓等疾病离休至今,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义务普法20多年,被群众誉为“文明与法制宣传使者”。20多年来,该同志先后在临朐老家和潍坊市开发区怡声园市场建立了4处道德与法制义务宣传站,自费制作宣传板面300多块,订阅各种法律书刊达3500多册,剪辑的案例达8000多条;先后奔走在焦窦、七贤、冶源等集市和潍坊市开发区,累计行程达15万多公里,展出宣传2500余场次,作普法报告350场,受教育者达180万人次。吴文彬所在的村,相继出现了五好家庭上百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百余人,形成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的良好风气。该同志先后被授予“临朐县老干部先进个人”、“潍坊市优秀老人”、“全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省‘二五’普法先进个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打造农村新环境的“带动”作用

围绕我县确定的以“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沼气进农户”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老干部们不遗余力奉献余热改造农村新环境。原籍辛寨镇蔡家官庄,现在青岛第四军休所居住休养的离休干部陈国仪,看到家乡泥路尘土飞扬,交通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是,为村里修路捐资10万元。正是这10万元,带动了全村120户村民自发捐款10万元。其中,捐1000元以上的就有21户,500—1000元的80多户。如今,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长1500米、宽5米的水泥硬化道路已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该村祖祖辈辈山路崎岖难行的历史,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该村的影响和带动下,该镇党委政府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入手,努力打造农村新环境,全镇已有6条10公里水泥硬化路投入施工建设。同时,为加快新农村“三项”建设,老干部们积极参与,带头捐款2万多元,为“三项”建设作出了新贡献。特别是部分居住在农村的老干部,带头修建使用沼气池20多个,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在“送科技、送医下乡”活动中,60多名老科技和老医务工作者,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科技培训和巡回医疗服务6期次,先后发放宣传册、明白纸4万多份,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难题12个,义诊2万多人次,赠送药品价值3万余元。

维护农村新秩序的“助手”作用

大多数离退休干部曾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阅历丰富、经验足,参政议政、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强,他们的意见建议更切合本地实际,更具有建设性。冶源镇党委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了“为富民强镇献良策”活动,全镇离退休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大都被镇党委政府采纳,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推广。城关街办退休干部、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兼老干部联络员王克廉,始终坚持继续为党工作的信念,先后在政务公开、民调、综合治理、维护老干部队伍稳定等方面提出了30多条合理化建议,并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赢得了群众和在职领导干部的尊重和爱戴,被聘任为镇(村)民主监督员。他本人先后被省、市、县授予“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城关街办老干部党支部也先后被市、县授予“老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74人被推选为村党员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会的成员,有56人成为镇(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员,63人成为民事纠纷调解员,他们凭借自身优势,自觉参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活动,成为有效促进农村党风、村风、民风好转,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村新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一篇:坚持以人为本 扎实推进老年大学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篇:对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