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

时间:2022-07-11 10:50:40

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

摘 要:本文借鉴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如何防范风险,有步骤稳妥的、配套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八点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风险 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24-03

一、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经验教训

美国: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在确立基准利率、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完善、高通胀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推进的,这就减少了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可能的非常规波动对经济和银行的不利影响。在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特定基础上,利率市场化推行的顺序是:长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先于短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大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先于小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市场化利率机制的重要基础是确立基准利率,美国建立了联邦基金机制,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官方调控的基准利率。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北欧家:在1980年放松管制之前,芬兰、挪威、瑞典具有与中国现有系统相似的许多特征。1978-1991年间,北欧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利率市场化。最初,用总量控制限制信贷增长,很快这些管制被取消。放松管制后不久,三个家信贷出现井喷。瑞典4年内贷款对GDP比率从40%增加到60%,芬兰和挪威出现类似情况。银行间的价格竞争增加,使得许多大银行丢失了市场主导地位。所有家的实际利率都在上升,净息差在瑞典保持稳定,但在挪威和芬兰1980-1990年间下降了60-80个基点。不久就爆发了银行危机,银行贷款快速减少,私人消费多年不振,投资崩溃。银行危机暴露出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失误:没能加强谨慎监管,银行过度支持房地产泡沫;对利息支出实施税收减免,这极大鼓励了借贷行为;货币政策没能紧缩以抑制超额需求,特别是在贷款增长迅猛、家庭负债上升到不可持续水平。

韩国:韩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阶段在1980年,作为放松金融管制议程的一部分,大部分贷款利率和长期存款利率实行市场化。但是,尽管是正式放松利率管制,大部分利率需要接受非正式的窗口指导,实际上仍受到管制。这段放松监管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劳动管理争议和出口停滞导致利率快速上升,引发1989年利率重新管制。第二阶段的利率市场化作为放松管制四步骤的一部分开始于1991年。四步骤中第一阶段,短期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其余大部分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三阶段,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最后(1997年),其余大部分存款利率市场化。就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韩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迅速恶化,但危机原因无一与利率市场化有关。

阿根廷:早在1971年2月,阿根廷就开始了部分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但却在不到一年里夭折,原因是资金大量从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975年,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阿根廷第二次启动金融改革,再度推行利率市场化,除了储蓄存款利率上限仍定在40%外,取消了其他所有利率管制措施。1977年6月全部放开利率管制,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利率的全面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并未有效缓解阿根廷内通胀率高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的局面,反而增加了经济金融的波动性。改革后,阿根廷内利率迅速上升,利差进一步放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热情高涨,内资金供不应求,资金需求者转向利率较低的际金融市场借贷资金,导致外债过度膨胀,大批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最终导致债务危机,阿根廷政府只好在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了利率市场化政策。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家走向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荆棘、试错和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系统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为了争抢市场,银行将不断上调利率水平,这意味着银行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也将使金融借款合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在法律制度相对薄弱的家,利率市场化也会带来大量违约的出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两个结果,即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即通常讲的利率风险)。所谓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在转轨阶段,利率市场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加重商业银行的风险:一种是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这也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利率上升得过快、过高,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信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使资产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原来由分散的存款人承担的风险主要落在了银行身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加大;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加剧;银行在欠有大量外债的情况下债务负担加重等。另一种是在利率水平整体升高的同时,利率的波动也迅速增大。但长期在管制环境中生存的商业银行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既不能把握利率的变动规律,又没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经济史上各国利率市场化加速实现时几乎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银行危机。所谓利率市场化的恒久性风险,即通常讲的利率风险。与阶段性风险不同,利率风险源自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即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导致利率变动时,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产生波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失衡相对较为严重,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王曙光,2011年)。

三、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宽松的宏观金融环境。只有在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保证实际利率的稳定,相反,如果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贸然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难以承受利率频繁变动而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因此,选择宏观经济稳定环境是成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保持实际利率的稳定并使实际利率为正数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是不宜推进利率市场化最后的攻坚之战的。目前的任务是要全力治理通货膨胀,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

二是必须建立统一的基准利率并理顺利率传导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是确立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该利率是央行调控政策的重要媒介,否则,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就无法实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基本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基准利率”,具备了作为基准利率的重要条件,未来可能会将其作为短期基准利率来指导市场。Shibor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短期信贷影响有限,商业银行短期信贷仍更多地受到来自其他渠道资金成本的影响。应进一步强化Shibor的作用,让商业银行到同业市场上去拆借资金,促进Shibor发挥短期基准利率功能,并积极推进和完善Shibor运行机制,推进统一基准利率的形成,理顺利率传导机制。

三是尽可能规避风险,稳步前进。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为此,商业银行贷款的管理者如何防范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对商业银行管理者的严峻考验。由于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往往倾向于降低利率竞争贷款,为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考虑先放宽占银行业业务比重较小及拟鼓励的贷款(如中小企业贷款和农贷)的利率下限;后放宽对经济影响较大且需限制的贷款(如购房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利率下限。待到贷款利率市场化运作相对正常之后,再由长期到短期逐步放宽存款利率上限,以防范可能出现无序竞争而产生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四是在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上,宜先放开长期利率,后放开短期利率。在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上,韩国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借鉴。由于韩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采取先放开短期利率的做法,结果导致银行和企业举借大量短期债务从事长期投资。而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外国债权人拒绝对韩国的短期债务延期,结果酿成韩国金融机构支付危机并很快诱发金融危机。因此,为防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先放开长期利率,后放开短期利率。

五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国商业银行应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总体目标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管理文化和风险偏好,另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如果商业银行以承担利率风险来获取利润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这样的商业银行必须具有丰富的利率风险管理经验,银行信息系统能全面度量利率风险的大小,能及时发现利率风险敞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如暂时不具备以上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的,应以尽量不承担利率风险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为适应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必须要大力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利率风险可控化。一方面,制定科学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并积极探索相关的新工具、新方法;另一方面,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科学地识别、计量和处理利率风险,并实现事后的有效评价(胡新智,2011年)。

六是加强金融监管。利率是关系整体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变量,利率的高低既能促进整体经济有序运行,又会造成整体经济的无序震荡。所以利率市场化不是对利率的放任,而是要在源头上更好地管理利率。这就需要严格对金融体系实行监管,把经济主体违规的外在收益转换为其内在成本,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主体的违规行为,使市场化的利率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合理地配置资源,“熨平”经济的波动。

七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具备一些改革条件。正如周小川行长指出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有: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银行的客户要接受和认可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目前,我国的企业、地方政府等过于关注资金的可得性,不注重资金的成本,对利率不敏感。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广泛宣传市场风险,让企业、地方政府建立通过利率来控制财务成本的经营理念,要重视采取措施防范利率风险。

八是商业银行应大力进行金融创新,转变银行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通过金融创新来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盈利模式的转变,降低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持续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这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治本之策。

上一篇:金融支持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比较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