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1 09:18:29

浅析微博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倾势,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难度随之增加,尤其是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是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辅导员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好微博等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博;辅导员;学生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面对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的冲击,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思想变得开放,喜欢新生事物。微博自然成为高校学生的新宠。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好微博的特点与优势,拓展传统的工作空间,及时、高效地开展“指尖上”的学生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一、微博的特点与优势

微博,简单地说,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具有以下特点:

1.实时性

微博实现了手机与电脑的无缝融合,且广泛分布在移动终端、浏览器、桌面等多个平台上。博主只需要注册一个微博账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微博、阅读微博、转发微博,其内容的传播速度较之其他媒体更加迅速。例如,在一些突发的或关注度较高的事件面前,如果有微博用户在场,只需编写、拍照、发送微博,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就可将事件呈现在大众面前,其实时性、现场感、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2.原创性

微博不但是一个传播平台,更是一个自创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微博至多140字的表达显得非常简单。比起洋洋洒洒的博客来说,其字数限制将普通用户和文学大家拉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每一个微博都是一个“自媒体”,任何博主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隔空喊话,传递给自己的受众。

3.简短性

微博的特点在于“微”,微小、简短。所以,博主在语言的组织和文字的编写上,无需像传统媒介那样长篇大论、样样俱全,只需使用能够覆盖重要信息点的只言片语,选择性地配上图片或视频即可。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所有的信息点,使用同样简短的信息量对原信息进行评论或转发。

4.互动性

微博,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单项传播形式。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融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各种形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或多维互动式传播。微博曾因至多140字的文字表达而遭受质疑,被认为是信息传播受到限制。但事实上,140字的文字,配合上图片、视频、链接等,完全不影响信息的全面性,况且长微博的使用,更是与传统信息的表达无异。所以,微博不但不限制信息的传播,反而为用户传递信息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5.广播性

用户成功注册微博,意味着成立了自己的广播台,即“自媒体”。博主的每一个受众,又是一个新的广播台,他可以通过转发或评论等形式,将原微博再次传递给自己的受众。所以,微博信息的传递实为“1-N-N”的模式,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广播性。当原微博被广泛扩散出去后,博主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将成几何增长,力量不容小视。当然,博主广播受众的数量,微博的阅读、转发量,与博主知名度、微博内容、社会关注热点等要素正相关。

二、微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人们愈加离不开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91亿。就微博而言,其活跃用户数,在经历了 2010-2011 年爆发式增长后,从 2012 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目前,微博网民规模为 3.31 亿,较 2012 年底增长了 2216 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 1.3 个百分点。

在微博用户中,高校大学生是主要的用户群。可以说,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是有可以分享的新鲜事,只需指尖一点,信息就可。频繁的微博交流,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者,作为大学生最亲密的良师益友,务必把握住微博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与优势来开展工作,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那么,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1.利用微博平台,展现自我风采

每一个微博都是一个“自媒体”,透过微博,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到博主的才华、思想、道德等等。辅导员,虽然是高校中和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但往往是在课余时间,时间上受到的限制较大,几乎无法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你。甚至不少学生认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通知事情”和“解决琐事”,完全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点。

《庄子·天道》中写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微博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辅导员可以将微博作为自己的窗口,利用微博将自身形象进行包装和塑造,将自己最完美、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当辅导员利用“指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关注话题等资讯通过微博传递给学生时,自己的个人爱好,道德追求,思想价值,理想信仰等也悄然地传递给学生。值得说明的是,不少人认为微博是一个爆料或者吐槽的场所,发言可以不受限制。但作为辅导员,基于身份的特殊性,任何发言都应该三思而行,并接受学生的全面监督,这对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形象也有促进作用。

2.拓展交流领域,把握学生动态

大学生酷爱微博,是时代的选择。微博个性化的发言方式,满足了学生追求自由、发泄私愤,宣泄情感等的需要。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必须一改传统“面对面”的工作模式,拓展与学生交流的新领域。微博所具有的信息和转发、发起话题、私信、悄悄关注等功能,为辅导员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或间接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俗话说,因材施教,延生到微博领域,也是如此。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辅导员可以调整自己在微博上与其交流的方式。例如,面对心理困惑,自我封闭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使用悄悄关注功能,在不被学生发现的情况下,多维度、广深度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干预,有效疏导,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面对个性张扬,思想偏激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发起话题或者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在微博这种人人平等,有距离感的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此外,辅导员可以在微博中,按照班级等信息分组,方便自己及时地把握某一群体的思想动态。正是因为微博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辅导员工作模式的补足,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

3、降低教育成本,引导校园舆论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往往是“磨破嘴儿,跑断腿儿”,同时伴随着通讯费用、办公用品等的消耗。所以说,没有一定甚至是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撑,学生工作无法完满地进行。不过在微博时代,辅导员无论是通知事情还是正常交流,都可以“指尖一点”,及时完成,教育成本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的降低,不等于教育效果的下降。既然微博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战场”,辅导员应当全面学习、了解、研究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思想引导方法技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占领微博这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说明的是,引导校园舆论并非控制学生思想,如果辅导员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将微博变成控制学生思想的工具,那无疑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失败。(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DES的f函数模型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面对分离焦虑勇敢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