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深化

时间:2022-07-11 07:13:32

浅议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深化

摘要:数学学科,是三大主科之一,学好数学,是为学生将来走入高等学府,打下重要的基础。但是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基本要求。数学课上通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等的广泛交流,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 兴趣 训练 教育

一直以来在我国数学课堂上过分注重成绩,而不重视过程的现象还很严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要求数学教师重在研究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1、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学好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他们才能发挥更好的聪明才智。所以每节课,教师都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趣,看他们是否对我对讲述的只是有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乐在其中,才能主动的地学习。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变换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求知欲。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作出实践中的体会,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和经验总结加以总结,作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借鉴或者经验的发挥,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情趣的培养。进行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从而使课堂效果更加突出。

2、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的训练

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讲授道理,解答疑难的过程,是一种劳动行为,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手段。不仅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再培养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自觉性和及时性。不断总结经验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

例如我再讲述《轴对称图形》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分析对称轴的时候。我没有直接讲述什么是对称轴,而是给他们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归纳。在他们自己总结,归纳,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明白本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对于初中学生上课来说,注意力不能持久。学生们他们常常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去对待历史学科的学习。尤其作为非工具学科的历史学习,如果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表现出漫不经心,散漫。因此注重趣味教学,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耐心和耐力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我再教学中点点滴滴的记录下来学生在哪些方面感兴趣,从兴趣点入手,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

3、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的提升

首先,师就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专业知识吃透吃好,这是一二名教师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一条功底。否则我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就是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对其他相关学科有所涉猎,不一定多精深,但是懂得的一定要多。开阔视野,开发思维,能从多渠道做好课堂教学。例如我再讲毕达哥拉斯定理国的时候,就涉及了我们历史中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一些数学史的的发展。结合现代一些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学生的成绩,以及东西方数学教学成绩和个人发展的一些话题进行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讲的妙趣横生,教育学的完美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4、进行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情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绝不是一种,或者一时的行为,具有持久性。通过对教学反思的整理,我认识到不能再死板严肃的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达到就某个知识应该教会学生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传授----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5、进行素质教育中要不断总结教学反思,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5.1 我在教学反思中记录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

比如我在讲述《全等三角形的判断》的时候,在指导学生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时候,我给出他们角边角,边角边,角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边边,等多种条件无判断。让学生自己画图,找出错误的命题。让他们自己来实践讨论为什么角角角,边边角是错误的。我没有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两个命题是假命题,学生对此很困惑,他们没有兴趣进行枯燥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不好,我在反思中记录下来,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有经验和借鉴之心,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已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5.2 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学困现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道道因材施教的目的。

我再教学反思中记录他们的点滴成绩,记录他们的不足。让他们伴我一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十几年来我成功的帮助过几个个很没自信的孩子,他们最后的数学成绩都很理想。

参考文献

[1]黄丽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2003,08,01.

[2]李少东.充分参与焕发活力――初中数学课堂讨论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7.

上一篇: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探讨 下一篇: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有效面向企业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