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怎样上好德育课

时间:2022-07-11 06:19:09

摘要:一堂精彩的德育课怎样上?方法很多,收效如何?一直以来,是德育教师们都在探讨,也在创新的课题。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方法

G711

一直以来,有些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的讲课方法、知识水平、表达艺术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们并非不关心政治和国家前途。他们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教材模式化,教师讲课教条化,回答问题简单化,他们讨厌那些空洞的、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喜欢那种理论联系实际,说服力强,文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据此,我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并初见成效。现在,学生开始对德育课有了新的认识,兴趣也浓了。

一、引起注意是开阔学生思维的向导

从心里学的角度讲,注意是智力构成的要素之一。任何聪明人如果离开了注意,将一事无成。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德育课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理论问题更让人感到干巴枯燥、抽象乏味。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课的内容,改变了过去德育课先从“概念”、“意义”等入手的习惯,想方设法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入手,将学生们引入注意的圈子里后,再回头来讲解其他抽象的东西。这样学生们容易接受,好理解记得住。

以后,我在每一章节的讲授中,都紧扣主题,并加进一些鲜为人知的、尚未被人们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的内容。如“看三国讲哲学”,“改革者马胜利的哲学”等,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使学生们既喜闻乐见,又从中受到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强灌硬输中被动学到的东西要多。

抽象的东西是难以引起人们注意的,只有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引起注意。

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问题,也是比较抽象的。为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这样比喻:我们每个人脚上都穿着鞋子,生产力就好比脚,生产关系就好比鞋。鞋子只有适合脚的大小,走起路来才轻便跟脚;鞋子大了,行走起来拖拖拉拉,影响前进的速度;鞋子小了挤脚,行走艰难,迟早要被顶破。所以,不根据脚的大小做鞋,不行;不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定生产关系也是不行的,必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用极左的方法使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也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同学们听后豁然开朗,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解释了。

二、就事论理是打开抽象思维的钥匙

理论是由实际上升而来的,在讲课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讲理论,听起来难免乏味。为此,在讲课中,我尽力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际浑然一体,就事论理,以理服人。如讲“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时,为使学生对改革充满信心,对开放搞活有正确的认识,不仅仅从理论上讲,而且从历史事实联系到今天现状讲,从清末的闭关锁国讲到火烧圆明园;从洋务运动讲到甲午战争失败;从义和团运动讲到八国联军入侵;从“”盲目排外讲到国民经济到达崩溃的边缘;从世界先进国家的成就讲到我们与人家的差距;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到今天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上理论概括,说明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腾飞。这样讲有理有据,听者心服口服,使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充满美好的憧憬。如果离开了实际只从抽象思维角度用理论去推理,则难以令人彻底信服。

三、集体讨论是加深问题理解的途径

在德育课中,有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更能加深印象,易于理解。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有时比在讲课中下的结论更让人容易接受。我讲的六门课程中,每门课程我都作过这样的尝试,有时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

在“中共党史”课中,有的学生曾这样提出:共产党就怕失掉自己的权力,所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而对如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那么关心。对这种模糊认识,我没有进行正面回答,而是以“当今之世离开共产党,谁能将中国领导得更好”为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我让大家解除顾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中虽然各种意见都有,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偌大个中国,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可能会出现四分五裂,甚至军阀混战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局面,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结论由学生们自己作出,比我正面回答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很多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还谈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对我很有启发,真是教学相长。学生多于教师,总会有更宽的思路,更新的内容供我借鉴。在讨论中,不能“放野马”,任凭各种思路纵横驰骋,要随时注意引导,始终让正确的思想起作用。可以让不正确的东西出来争论,但决不能让不正确的东西来做结论。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四、渊博知识是当好德育教师的条件

教育界中有一句行话,给学生一勺,自己要有一桶。这句话对政治教师来讲尤为重要。政治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们要问的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及。应付不行,回避更不行。没有丰富的知识,确实难以对付。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既尖锐又广泛。如“现在一方面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又人为地制定价格政策,这怎么解释”、“现在一般来讲个体经营的收入和积极性比集体经营高,集体经营收入和积极性比国营要高,在竞争中,谁会吃掉谁”、“审美观有阶级性吗?为什么资产阶级喜欢的衣著、发型等无产阶级同样喜欢”?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从不回避和应付,一时解答不了就回去准备,下次解答,或让大家共同探讨。只有自己对政治理论问题吃深钻透,用大量的知识来融会贯通,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学生们才会佩服你,相信你。如果自己的知识面窄,或者只是唯上唯书的解答,都不会令人满意的,他们将会视你为耍嘴皮子的“教书匠”。政治教师单靠教课书过日子,根本不行。我虽然讲授了六门政治课,备课却要涉及十几门甚至几十门知识,只有这样才不致被动,课才讲得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照本宣科不行,靠大道理压人更不行。一个真正的政治教师,没有较渊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1]薛仁宇、曹广力、贡成良等,21世纪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北科技学院报,2002、4(2):93――94

上一篇:助力中考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下一篇:学困生转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