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11 05:40:59

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摘要: 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常见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加大护理安全隐患的监控,完善相应的护理工作流程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re safety in the clinical work, develops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are safety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staff through training, examination and other ways, increase monitoring to care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e nursing workflow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nursing risk,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to provide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关键词: 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Key words: care safety;nurs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328-02

0 引言

护理安全一般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时开始,就构成了医患合约的关系,医院无时不在承担着对患者的各项责任,其中医疗护理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日趋完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维权意识的增强,更促进了医院把医疗护理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护理安全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指标。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安全、适当、及时的护理,维持和重建健康成为护理工作中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现将今年我科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

1.1.1 不能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①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查对制度,目前医嘱核对大部分科室只能每天核对一次,做不到班班核对,甚至核对时也未对出错误,以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等。

②交接班制度不严,护士往往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科室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第一天交过第二天就不交班了,结果夜间发生病情变化。

③医院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分级要求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但是个别护士值班时不能按时巡视危重病人或巡视病房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影响着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不关心,有时甚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对危重、意识丧失的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1.1.2 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

①我们的护士多为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者,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造成一些基础操作如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灌肠肛管插入的深度、溶液的配制了解不够;常用的药物规格不够熟悉(举例如化疗药物);备皮范围、方法掌握不够甚至刮破皮肤等。

②有的护士理论知识缺乏,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以至于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处理。

③不能熟练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果是在抢救病人时更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要求真实、字迹清楚等,它也是法律的有力依据,要用它保护自己。但是仍然还有不重视现象发生。

①体温单记录的时间如入院天数、手术时间等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有时患者外出或检查不能及时测量,未做好交接及时补测、补记。

②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记录,由于护士忙于各种治疗护理,有时不能及时地将护理活动记录下来,有的是记在纸上下班后一起记录;或下班时回顾性地记录,致使记录内容不及时,缺乏客观性,甚至关键的内容漏记等现象;记录使用非医学术语,内容缺乏连续性,有时也会造成医疗纠纷。

③交班报告内容过于简单,内容有的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的特点,对疾病观察和描写重点不突出等。

1.1.4 服务意念不强,不能很好理解病人心理变化 在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比较薄弱;观察病人不仔细,不能及时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或在无意间违反了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

1.2 管理者因素 由于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等。

①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

②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③对低年资及业务水平低下的护士的业务培训是有的,但是督促检查不够;

④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未能做好人力资源的调整;

⑤病区一些标识牌缺乏或不够用,如防跌倒、坠床标记、腕带不够用;有的床无护栏等都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因素。

1.3 护理管理制度仍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临床上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或虽有制度但不能严格落实实施,如奖惩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体现不出高危科室护理人员自身价值[2]。显著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4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患者患病后的不良心境,以及自身素质方面,如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不请假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安全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我们有针对性地举办护理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并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说到底,人是首要的,管住了人就预防了事。

2.2 重视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十分必要。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护士与法”、“医疗纠纷及其相关知识”等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理人员学法、知法,依法行护。与此同时,重新制定了住院病人外出请假制度、贵重药品登记交班制度和压疮预防、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2.3 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证据管理 护理行为是护士在实现基本使命的同时所进行的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环境调整、健康教育、辅助诊疗等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护理行为对护理安全起保证作用,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途径。将“证据”管理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以备举证。

2.4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大力推广,先进医疗设备仪器的不断出新,加之临床新药的接连问世,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同时我们还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护理自学考试及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2.5 转变服务理念,减少护理纠纷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院的服务重新定位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病人、家属及社会团体提供优质服务。提倡做到“四个一”,“五颗心”,“六句话”,“七声服务”。规范的护理优质服务,树立了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减少了临床护理纠纷。

2.6 建立监控机制,确保护理安全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实行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逐步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制定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防微杜渐。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2.7 合理配置资源,营造安全文化 护士缺编是目前各医院普遍现象的当下,注意结合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对护士进行全方位评价,分层次使用护士,确保护理安全[3]。启动护士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唤起有意注意,调控负性情绪,引导正确的归因方式等营造人本安全氛围,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促使安全思维方式及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4]。

3 体会

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患者及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4 小结

护理工作面对着的是“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而护理工作是护理技术、知识、爱心的结合,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为病人着想,同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通过安全措施的实施:①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③提高了护理质量;④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淑卿,周晓峰,介玉娇.护理安全管理是高质量护理的保证[J].中国当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7):93-94.

[2]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2007,26(19):32.

[3]凌玉.护理人员素质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6):1023.

[4]马忠秀.创建“安全文化”氛围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78.

上一篇:华辰秋拍:平实中不乏亮点 下一篇:2010—广西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