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第4期

时间:2022-07-11 04:03:53

策划人语 第4期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改革》杂志一直在呼吁“将政府改革列入下一步改革的首要议程和关键步骤”。刚刚闭幕的两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的体制改革部分,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改革。对于政府改革,纲要概括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

但政府改革究竟怎么改?政府改革的主体在哪里?公车改革既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改革的一个缩影。公车本来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本来公车不是问题,公车本身也无罪过可言。但在当下中国,由于制度安排的缺失,公车滥用、公车腐败却使公车成了浪费公共资金的黑洞。最保守的估计,现在全国每年公车耗资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且以年递增27%的速度在持续增加,大大超过了 GDP的增长速度。公车开支过大,导致我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并由此产生了因公车私用而形成的“食公车族”利益链条。一位经济学家说,改革要使既得利益者得到补偿,但类似公车改革这样的补偿恐怕我们再补也补不起,纳税人也不答应。

公车必须改,政府的成本必须降低,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必须予以剥夺,但真要改起来可不简单。通过对公车改革的解析我们可以像解刨麻雀一样,看到政府改革之中那些预料之外的艰难、扭曲变形的逻辑以及五光十色的怪象。政府改革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是自己改自己的“内部人改革”。

政府工作人员是“公家人”,但政府工作人员也有“经济人”的一面。一个普遍的情况是,年年说公车改革,禁止公车私用和禁止超标购车也照例会在每个年度里被三令五申,但是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过后,眼中所见的公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改越多,越禁越奢华。同时,我们看到,公车改革中有人正在把不合理的东西通过改革将其合理化,一些拿不到台面的“潜规则”正在通过改革变成了“显规则”。在个别地方,车改的实质干脆就是给党政干部变着法子增加收入。也因此,与所有的“潜规则”一样,某些车改方案一旦浮出水面,原形毕露,见光就死。公车改革成了一个备受诟病的“改革笑话”,一个典型的“假改革”。现在的一些改革措施,其公信力和合法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质疑,问题就出在类似车改一样的“假改革”却打着改革的旗号,是与改革初衷的背道而驰,从而使改革的声誉也受到极大损害。

公车改革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陷入困局?怎么才能够突破目前的困局?为了回答这些困惑,本刊特别策划了这个专题。希望我们的努力,不仅能够真正推动公车改革,也可以通过这种“改革打假”的方式,能多多少少挽回一点“真改革”的公信力。

策划/周 颖 陈 勤

上一篇:让民间力量呼应“中南海政令” 下一篇:公车改革:核心是由谁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