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中管井降水方案的设计与施工

时间:2022-07-11 02:44:49

深基坑工程中管井降水方案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工程降水方案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简述了基坑工程管井降水方案的选用及其降水施工过程,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管井降水;设计;施工

0.引言

一般而言,少粘性土地层渗透性能较好,针对这种地层中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很重要,因为经验表明,降水工程的成败直接影响了基坑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1.工程概况

拟建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区2号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场地位于郑州市东部郑东新区CBD商务中心区,众意西路与商务外环路交叉口东北角。框架结构,地下2层,基础埋深11.0m,柱网间距8.4m×8.4m,单柱荷载4500kN,基底平均压力100kPa。基坑平面布置与地下车库平面基本相同,长约101m,宽约93m,基坑周长380米,总土方量约13万m3。

图1.工程项目环境位置图

2.周边环境情况

本基坑工程四周均为主要市政道路,道路下埋设有给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线路众多,情况十分复杂。详见图1. 工程项目环境位置图。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勘察期间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地表高程位于88.84-91.20之间,最大高差约2.4m。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击平原郑州东部泛滥平原区,地貌单一。

3.2地层岩性及厚度

根据野外静探和钻探揭示,场地勘探深度35m范围内除浅部杂填土外,约11.5m以浅为新近沉积,约11.5-35.0m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地层。勘察深度内的土层按其不同的成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分为9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各层特征简述如下:

⑴杂填土(Q4ml):层底埋深0.7-2.5m,层底高程87.45-89.20m,层厚0.7-2.5 m。

地层呈黄褐色,上部以杂填土为主,见砖块、砼块及灰渣等,充填粉土;下部为人工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密实程度不均匀,强度差异较大。

⑵粉土(Q4-3al):地层呈褐黄色,稍湿,中密。层底埋深4.0-5.8m,层底高程84.15-85.87m,层厚2.6-4.5m。

⑶粉土(Q4-3al):地层呈褐黄色,稍湿-湿,密实。层底埋深7.3-10.2m,层底高程79.50-82.57m,层厚3.0-4.9m。

⑷粉质黏土夹粉土(Q4-3al):地层呈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可塑。偶见小块姜石。夹粉土,湿,中密。层底埋深9.5-11.8m,层底高程77.93-80.40m,层厚1.1-3.0m。

⑸粉土(Q4-2al):地层呈褐灰、灰黄色,湿,密实。局部砂感较强。层底埋深13.3-15.5m,层底高程74.40-76.50m,层厚2.0-4.8m。

⑹粉质黏土(Q4-2al):地层呈灰色、灰黑色,软塑-可塑。偶见腐殖质。层底埋深14.4-16.5m,层底高程73.40-75.45m,厚1.0-2.0m。

⑺粉质黏土夹粉土(Q4-2al):地层呈灰、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夹粉土,湿,中密-密实。

层底埋深16.3-19.5m,层底高程70.30-73.50m,层厚1.5-5.0m。

⑻粉砂夹粉土(Q4-1al):地层呈褐黄、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夹粉土,灰黄色,湿,密实。层底埋深21.8-24.6m,层底高程65.03-68.10m,层厚3.5-7.0m。

⑼细砂(Q4-1al):地层呈褐黄色,饱和,密实。在勘探深度35.0m范围内未揭穿。

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本场地地下水埋藏、分布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潜水及微承压水。约16.3-19.5m以浅粉土、粉质黏土层为第1大含水层,属潜水弱透水层;16.3-19.5m以深至约35.0m深度范围内的粉砂、细砂层为第2大含水层,属微承压水透水层。

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弱透水土层中,本场地勘察期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介于9.4-9.8mm(标高80.0m),据调查,水位年变幅1.0-2.0m。历史最高水位埋深1.0m(标高89.0m)。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⑻层粉砂及及第⑼层细砂中,含水层顶板埋深16.3-19.5m、底板埋约35.0m,根据邻近场地抽水试验结果和本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承压水静止水位埋深15.0m(标高75.0m)左右,承压水头5.0m左右。

因基坑开挖深度为12.9m,需降水。承压水水头较高,还需考虑是否会发生突涌破坏。

5.降水方案设计

本基坑工程四周均为主要市政道路,道路下埋设有给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这些管线对变形较为敏感,一旦出现过大变形,可能会渗漏或断裂,通信、电力线路会因此中断,不能使用,使 CBD地区的城市功能遭受破坏。现有道路两侧设有绿化隔离带,植物需经常灌溉,大量的灌溉用水会浸入基坑外部土体,使其含水量增加,土性变差,对基坑边坡稳定不利。如何进行降水,并使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管井适用于疏干水量相对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降水深度也较大,在本基坑工程中可以采用。拟在坑内设置管井进行降水,同时为了减轻地下水对坑壁的影响,尽快疏干基坑边坡的地下水,在坑外设置截水井,以截断坑外地下水向基坑内补给,保证基坑坑壁安全,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截水井管井深度和构造做法同坑内降水井。管井的数量根据裘布依理论计算结果确定,管井深度为30m,进入第9层粉砂层中。考虑到本工程地下水分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可分别计算潜水和承压水的涌水量,使其相加得出基坑的总涌水量,来进行基坑降水设计。

5.1难点分析与方案选择

1.技术难点分析

本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粉土、细沙中。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降水补给,在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7.8―10.4m,基坑开挖深度12.9m,需进行降水,水位降深要求达到基坑底板下0.5m~1.00m。

本场地潜水基坑开挖需降低地下水位至少4m。考虑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拟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多井浅降,基坑降水过程中,应对边坡及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2.降水方案选择

本设计因水位降深不大,不设止水帷幕桩,采用管井开放式降水,但须控制降水速度和深度,以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井数的确定

根据基坑水位降深和涌水量的估算,结合地区经验,降水井布置的间距一般宜为15~25m,按照本工程基坑的面积,坑内布置22口管井,竖向间距约23m,水平向间距约22m,能更好地完成降水任务。

由于基坑外侧场地受限,坑外截水井距基坑较近,为了有效地发挥截水井的作用,避免基坑坑壁受坑外地下水的影响,尽快疏干边坡地下水,坑外截水井的间距不能过大,我们拟将截水井在坑外按照间距22m设置,共设16眼。按此间距布置截水井,可避免坑外地下水向坑内大量渗流而导致出现管涌或流砂现象,可保证基坑侧壁的安全,截水井也能较短的时间内疏干边坡地下水,为锚索、土钉的施工提供条件,加快工程进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基坑边坡的土性,有利于减小基坑侧壁变形和地面沉降,保护基坑周边的道路、管线和建筑物。各井内配泵时,我们将按照地下水位监测情况配置泵量,以有效调整降水速度,进一步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2降水井设计与施工

①基坑采用管井降水,坑内设计24眼管井,坑外设计16眼井(其中8眼井为水位观测兼用),井深30m。

②基坑内局部有电梯井处局部挖深,水位降深值较大,布置管井时应合理分布,尽量兼顾,如果管井顾及不到,需在地坑周围另外增加轻型井点局部降水。

③基坑内布置4眼观察井,井深30m。

④基坑内观察井应急时也可做降水井使用。

5.2.1降水井成井工艺流程

图2成井流程图

5.2.2管井成井参数及质量要求

1管井定位

测量人员根据降水井的设计位置测设实际井位,并参阅基础施工图纸,适当调整井位。井位偏差小于50mm。

2挖井口、安装护筒

根据测设的降水井的位置,采用人工开挖井口,井口直径为550mm。开挖深度为0.8m,安装高0.8m的钢护筒,护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

3钻机成孔

采用机械钻机成孔,一径到底,井孔要求圆、直,垂直度<1%。钻机就位必须准确,钻杆必须要垂直,钻机底座必须牢固。在钻至设计深度以后停钻。用清水置换井内泥水即洗井,并测定孔深,满足孔深要求之后,撤机。

4下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水位以下包缠尼龙网,缓缓下放,当井管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竹条和铁丝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以井方向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

5填滤料

井管下部2米为沉渣段,其与孔壁之间用粘土封填;上部井管为滤管,滤管与孔壁之间用滤料填充,填砾料时,滤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保持连续。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填料至自然地面,经洗井之后,密实后及时填补滤料。降水井运行时,随水位下降,滤料会产生一定沉陷,及时采用粘土封闭。

6洗井

下管、填料完成后立即进行洗井。采用潜水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

7设置水泵

水泵规格为2.2kw潜水泵,扬程26m,流量10m3/h,在安装前,必须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在地面试转3min~5min后,若无问题,方可进行安设。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方可转入正常工作。

8严格控制水位,定期观测,使水位平稳,缓慢下降,防止过快造成不均匀沉降,影响周边环境。

5.3水位观测井

观测井设置要求:基坑内设计4眼,坑外8眼,井深30m,井的其他设计参数与降水井相同;观测井周边要用砌砖围起来,封盖好,防止落入杂物堵塞。

观测要求:

①录初始水位,每天观测一次并记录数据。

②标尺要垂直放入孔中,读数时视线与标尺刻度垂直。

5.4注意事项

①超前设置观测井,及时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是否影响土方开挖;

②水位观测,每天记录观测数据,观察排水井水量,含砂量大小,如有异常,及时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③注意观察基坑边坡动态,及时反馈信息,修整方案,确保基础施工顺利进行。

④定期检修抽水设备,保障降水正常进行。

6.封井方案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施工结构底板前,可先停掉基坑内部的一部分管井,并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若在一段时间内地下水位没有明显变化,水位保持稳定,即可对基坑内部的这部分管井进行封停处理。

剩余管井在底板施工时进行妥当保护和处理,待底板施工后具备封井条件时进行封井,为保证地下水不通过井孔渗透,在底板中的井口部位设置止水钢板翼环,阻断地下水的渗透。具体封井措施如下:

封井要求:

①钢护筒周围做好放水工作。

②碎石要添满管井。

③钢板1和钢板2要焊接牢固且不漏水。

封井方法见下图:

图3.降水井封井方案图

参考文献

[1] 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 张在明.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龚晓南.基坑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曹友杰.少粘性土中包气带水对某基坑工程施工的影响及其处理[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37(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SG186系统营销管理 下一篇: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