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风吹暖心扉

时间:2022-07-11 01:40:03

摘 要:如何把德育之风吹进学生心扉、滋润学生心灵呢?就要做到以下三点:清风正行,日日吹――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规范学生的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南风暖心,常常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信任、理解放首位;飓风留痕,偶尔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让学生记住教训,却又不伤害他们的心。

关键词:德育;清风正行;南风暖心;飓风留痕

作为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要让学生成才,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间。如何把德育之风吹进学生心扉、滋润学生心灵呢?在此,笔者就根据这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活,谈谈自己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清风正行,日日吹――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清风是一股平常风,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繁缛琐事管理,就得如清风般,日日吹,时时吹,如此才能替学生“正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只能像“老母鸡”似的,天天蹲点教室,没日没夜地在孩子们耳边“吹风”,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比如,上课、下课、放学、打扫卫生、每天佩戴红领巾、晨读、路队管理……我事无巨细地帮着扶着。同时努力地培养小干部,请他们当小助手。学生的好习惯渐渐养成。

三年级时,我把权力下放了,班级的事务责任到每一个人:5个值日班长,每人配备一把钥匙,每个星期管理一天,那一天值日班长必须早点到校,开门、管纪律、管卫生。每个人都有负责的事,都有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大到班级一天的纪律管理,小到关灯、关门等,学生各司其职,做到了自我管理。若在这一天出了状况,我就找值日班长,指出不足,再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让他转达给其他组员。这样子,班级管理井然有序。而我这个班主任,则当个“甩手掌柜”,发现有状况,就在孩子们耳边吹吹“风”。

我日日吹,时时提。在这“清风”的正确指导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负责,必定万事好办。清风一吹,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学生的言行品德规范了,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

二、南风暖心,常常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杜甫有句名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用这句诗来形容小学一线老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学校德育既要达到“润物”的目的,又要是“无声”的,即不易觉察的,有如春风化雨,吹进学生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是个经典例子。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讲究方法,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年级时,有一次课间,我班有个叫王倩倩(化名)的小女孩哭哭啼啼地跑来找我:“轩轩叫我王精精……”是孩子乱取绰号吗?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经我了解,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少,轩轩把“精”和“倩”字搞混了。上课后,我就此事进行引导。我说,有的同学把“王倩倩”叫成了“王精精”,我知道这些同学不是故意的。我想他是把这两个字搞混了。我边说边板书“倩”和“精”。大家仔细看看,两字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倩”字是单人旁,而“精”字是米字旁。我再问,大家知道单人旁的字跟什么有关吗?学生摇头表示不知。我告诉他们,单人旁的字都跟人有关系,她的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时是有美好的寓意在里边的,他们定是希望她越长越漂亮。(这时,好多小朋友向王倩倩投去了羡慕的眼神,那个叫王倩倩的小朋友更是兴奋不已)这个“倩”字我们以前没学过,有的同学读错了老师也不怪他。但以后如果再叫错名字,那就是没文化的表现了。过后我再问王倩倩,还听到过不礼貌的叫法吗?她笑笑,不好意思地说:“没了。”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我明白:孩子的心灵很纯真,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心灵的戕害。所以,日常生活中,面对形形的道德小问题,我们应多往好处想,少往坏处想;多进行心理疏导,少一味禁止。“南风”暖的是学生的心,让教育虽无声却效果显著。看到“南风”教育有好的成果,我们教师的心也会为其所暖。在德育工作中,南风应常常吹,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飓风留痕,偶尔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德育工作中,“清风”抓日常,“南风”抓思想,两者结合,可谓所向披靡。但是,也有几个清风吹了不起浪、不斜竹,南风吹了没反应、心不暖的人。这时,就不得不给他来点强风――飓风,“惩罚”他一下,让他在惩罚中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进而留下正确行为的“痕迹”。

记得有次放学值日中,陶××因为要去喝喜酒,就没完成任务跟家长走了。看着他负责的场地一团糟,想到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我准备“好好地”罚罚他。“惩罚”就是阵飓风,现飓风已刮了起来,那我又何不让这飓风的影响范围更广些,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在心底“留痕”呢?于是,我以此事为凭依,跟孩子们说道“值日任务就像你们长大后的工作任务一样,现在认真对待了值日,以后你也会认真对待工作。你若真有事,可以提前请假,让值日班长早点做好安排,也可以跟明后天值日的同学对换,以保证自己的任务有人做。”为了以儆效尤,我罚他再扫地两天。这次刮起的“飓风”,孩子们印象深刻,因为自此以后,班级里没再出现过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达到了“留痕”之目的。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也是容易受伤的。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于细微处见精神,注意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童年时被烙印下的负面情感,是难以简单地用时间的橡皮轻易擦去的。为人师者的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真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在你偶尔吹吹飓风时,请做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意风向及风量,别寒了孩子的心。

德育工作是缓慢而长久的,是需要等待和坚持的。多年的德育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儿童进行说教时常让人品尝到“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苦涩,而那种看似随机、貌似无意的感化却经常能收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就让我们把“风”认清,用合适的风去吹该吹的人,让这些“朗朗乾坤形形风”吹进学生心扉,滋润“莘莘学子千千万万心”。

参考文献:

[1]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07.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及几点教学建议研究 下一篇:真实、真诚、真情――追求品德课堂的生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