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是“昨天晚上”吗

时间:2022-08-21 09:11:59

“昨夜”是“昨天晚上”吗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材常常会忽略对一些词语的解释,这给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阻力。编者选编《木兰诗》时就有这种现象,对于较简单或容易理解的词语也没有以注解形式做出解释。文中“昨夜见军帖”一句中的“昨夜”一词就属于这种现象。而我们教师所使用的包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参考资料,对“昨夜”一词,或不解释或简单地解释为“昨夜”或“昨天晚上”。这种理解看起来也很合理,因为从古至今人们所说的“昨夜”从表面上看是一致的,即“昨天晚上”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昨”解释为“昨天”;把“夜”解释为“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字典》也没有收录“夜”字。或许,这正是“昨夜”一词被学者和教师忽视的原因所在。那么,“昨夜”一词究竟是不是“昨天晚上”的意思呢?

我们不妨先从现实生活入手考查。在我国西北的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澄城县及周边几个县,人们管“昨天”叫“昨夜”“夜个”“夜里”,这种叫法在当地农村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如果我们按渭北地区人们的叫法来理解,“昨夜”的意思应该是“昨天”,而不是“昨天晚上”。

就社会形态而言,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社会无疑是封建社会。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地位的,诸如“三从四德”的枷锁严重束缚着她们。请试想,木兰看到征兵文告的那个夜晚,即使有月亮或火把之类的东西可用来照明,一个大姑娘在深夜外出,是否为封建礼法所允许呢?即使她能在深夜外出,她敢在深夜外出吗?因此,笔者认为,对“昨夜”一词的理解,应当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文本语境入手。故对“昨夜”一词的理解应当有二:(1)“昨夜”即“昨天”的意思;(2)“昨夜”并非实指,不可以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昨夜见军帖”之后的“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两句,“大”无疑是在突出征兵范围广、数量大;而“十二”是数词,但它并非指确数,而是虚指,泛指“多”,强调了征兵文书频繁下达,突出了军情紧急,说明木兰的父亲是非出征不可的事实,也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忧心国事的优秀品质。同样地,我们何尝不可以把“昨夜”理解为是在突出军情十万火急呢?

因此,笔者认为,文中的“昨夜”并非“昨天晚上”之意。

上一篇:要加强材料解析题教学 下一篇: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