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1 01:33:19

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昭阳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远不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旧的交通问题累积成新的管理难题。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昭阳区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两分两创建”理念,即:分设交警一、二大队,实行城区、农村分别管理;创建城区“15668”勤务模式和农村“五借五延伸”工作模式。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实践,实现了城区交通管理“六个提升”、农村交通安全“五降一升”、全区重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的显著成效。

一、“两分法”提纲挈领,全力破解“三大难题”

昭阳区作为昭通市中心城市,总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75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90%以上,有3个城区办事处、17个乡(镇)129个行政村,2380个农业社。全区公路总里程1483.11公里,有机动车26万余辆,驾驶人27万余人。而昭阳交警部门仅有在职在编民警91人,近10年来未增加1名民警,警力与任务严重不相适应。为实现 “警力无增长而增效、资源无增加而增能”的最大化目标,昭阳分局党委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全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体制障碍、保障困扰、队伍活力“三大难题”。一是在交警体制改革后,坚持推行城区、农村两个区域分别管理的模式,设立交警一、二大队,分别负责城区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二是争取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为两个大队增加了协警员、红绿灯路口引导员、农村派出所交通协管员共282名。三是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先后提拔使用了15名中层干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交警队伍的干部问题,健全完善了领导组织体系,激发了队伍活力。通过多措并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15668”全面覆盖,实现城市交通管理“六个提升”

昭阳城区面积由20__年的22.5平方公里增加到37.1平方公里,机动车保有量由20__年的6万余辆剧增到18万余辆,城区道路交通拥堵、行车难和停车难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交警一大队找准症结,创新推行“15668”勤务模式,即:将四个路面中队划分为15个警务责任区,负责昭阳全城的路面管理工作;确定外勤队员做好维护交通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及简易处理、交通设施巡查报修、交通安全宣传、基础信息采集、查处交通违法等6项基本工作任务;按24小时划分为6个勤务重点工作时段;建立每日集中点评制度、规范化执法制度、交通设施巡查制度、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制度、护学工作制度、快速接处警制度、值班备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8项工作制度。

“15668”勤务模式推行以来,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现“六个提升”。一是队伍精神面貌提升。大队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50余名同志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队伍实现“零违纪”。二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升。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4650起,其中,查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65000人次,占全省查处量的33.33%。三是道路通行效率提升。城区交通高峰时间同比平均缩短了15至20分钟,机动车排队等候时间大幅减少。环城路、珠泉路等主干路车速36.83公里/小时,同比提高了27.1%;红灯停车时间下降了29%;昭阳大道、南北顺城等道路车速平均提高30%以上。四是静态交通环境良性提升。在14条支次路增设停车泊位1346个,施划交通标线3036.15平方米,设置限制车辆入城标志、城区内诱导标志88块,安装路通信号灯4个,更换路口通行横道信号灯20处,采取临时限高措施4处,安装交通隔离栏976米,安置语音盲人提示器250套。五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升。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万余份,安装永久通安全提示标牌98块,开展宣传整治工作18次,面对面受教育人数6万余人,市民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达95%以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达100%,专业客运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率达100%。六是群众满意率提升。群众满意率比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三、“五借五延伸”深耕细作,力促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实现“五降一升”

交警二大队针对辖区农村人口多、车辆数量多、道路安全隐患多、交通事故对村民造成的伤害多、道路安全管理空档多、道路里程长的实际,以“五借五延伸”工作模式创新农村道路交管工作机制。

“五借入村工作法”,一是借形势,乘势而上。借新农村建设形势,在17个乡(镇)组建由交警、派出所民警、安监站和农机站职工组成的5至10人的乡(镇)交通服务站,将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管服务、交通宣传等工作前移至交通服务站。二是借力量,整合资源。整合村级治安联防力量,组建129人的村级义务交通协管队伍,每个村由1名村干部负责,对轻微事故进行前期调解;组建由路边个体经营者,修理厂、废品收购点人员、驾驶员等共100人组成的交通安全管理信息队伍,负责提供逃逸案件线索、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恶劣天气对道路的影响、交通事故上访和不稳定因素苗头等重要线索。今年以来 ,信息员共提供信息1000余条,其中200余条信息发挥作用,帮助交警部门化解了一批热点问题。三是借资金,强化保障。加大协调力度,充分借助乡村两级新农村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完善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四是借环境,多管齐下。有效整合村级宣传版面、厂企通短信平台、大量横幅悬挂点等各种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安全宣传。五是借模式,延伸服务。借用服务行业工作模式,采用上门发放交通安全联系卡、开通咨询热线、建立QQ群等方式将窗口服务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促进和谐警民关系。

“五个警务延伸”,一是将常态化交通管控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行大队、中>文秘站:组长和民警四级路段承包制,依托17个交通服务站,设置4个临时检查点,以所有国(省)道、重点旅游线路、山区公路和农村道路等路段为重点,采取人管与技管、定点与巡逻、管控与疏导、宣传与处罚相结合等措施,开展一系列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今年以来,交警二大队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360余起,同比增加39.4%。二是将道路交通事故干预机制向农村延伸。坚持月分析、月研判、月讲评和重大事故个案分析等制度,制定预防和管控措施,全力压降交通事故。三是将文明交通宣传向农村延伸。全力争取区委、区政府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上升为政府工程,纳入考核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农村交通管理服务站优势,实行“一周一主题一话题”、“一对一、一盯一电话交谈”等宣传形式,掀起交通文明宣传新热潮。四是将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行乡镇摩托车办证“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摩托车上牌办证业务,为群众节省了大量开支和时间。五是将标准化中队建设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形象兴警”活动,推广以北闸中队为典范的标准化中队建设;建立健全研判预警、执法监督、工作月度推进、全警岗位考核机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得队伍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全区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五下降一上升”的好成绩,即,事故总数下降57.76%,死亡人数下降33.33%,受伤人数下降44.75%,经济损失下降6.05%,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案率下降25.84%,肇事逃逸案件破案率从51.16%上升到87.6%。(编辑:琛哥)

上一篇: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山区劳动力外出务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