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技巧循环换气法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2-07-10 02:43:41

竹笛演奏技巧循环换气法的训练方法

摘 要: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它不但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自身特点。中国的唢呐和笛子等吹奏乐器都有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一首乐曲,这就需要运用“循环换气法”。如今循环换气已经成了竹笛演奏中常用的技巧。要掌握并在竹笛上熟练地演奏运用这一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必须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关键词:竹笛 技巧 循环换气 训练方法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开管气鸣吹奏乐器,笛音清脆、明亮、甜美,极富有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竹笛的演奏流派分为南派和北派。近年来随着作品创作的不断更新,使得新的演奏技巧不断完善,其中循环换气这一技巧在演奏与教学中迅速普及与推广使用。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中国竹笛教学、演奏中的常用技巧之一。

一、循环换气法简介

(一)竹笛循环换气法的创始人

中国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是没有循环换气的,本世纪60年代,笛子教育家、演奏家赵松庭借鉴唢呐上的循环换气技巧,将它运用到了竹笛上。从那以后,在一部分竹笛音乐作品中就出现了循环换气技巧。80年代后,随着民族器乐中的现代作品大量出现,循环换气技巧被广泛使用。现在,循环换气已经成了竹笛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但是,要掌握并在竹笛上熟练地运用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循环换气法的原理

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部不可。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进行。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巧的根本前提。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入,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不断的目的。循环换气技术要以人的理智去克服自然生理习惯,因此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一日之谈,而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

二、练习方法

循环换气的练习过程及其方法。

(一)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后退,打开口腔使咽喉容积增大,达到含气的目的。可以利用打哈欠的感觉去练习,切记不能太过于挤压喉结,否则容易造成肌肉紧张,不利于循环换气。

(二)挤气

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下颚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挤 (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所在)。挤气时用腹部和口腔含气的压力把笛子吹响。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挤气可以在单音上使用并反复练习。音区的选择上,刚开始宜用C、D调曲笛,筒音作5的升4音开始,这是笛子最容易发音的,由中音区逐渐向高音区与低音区练习。

(三)挤气与吸气同步进行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可以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用鼻快速吸气。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进行吹和吸的目的。

(四)在笛子上练习

掌握唢呐上循环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进行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要比唢呐循环换气难得多。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气盘将嘴唇托住,不存在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因此在换气时可以采用鼓腮,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的气流送到吹孔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因此,笛子循环换气除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的困难就增加了。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面颊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便会破坏正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口腔内部容积的办法来储气。而在循环换气的一瞬间,吹奏者唇部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吹奏高音时进行循环换气,如唇的收缩不够,则储藏的气体一下便跑光;而收缩过紧,使风门过窄,会造成音过细或吹不响。即使口形有轻微的变动,也会使气流进入风门的正确角度改变(偏上或偏下),导致吹不响或发出杂音。所以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口腔控制适用要求。初学者可用细管插入水瓶中吹气泡的方法开始练习这一技巧。

(五)结合乐音练习

开始应采用单音练习,让思想集中在口腔肌肉上。低音所需气流比较慢,气量多,唇部松,风门大,因此在低音循环换气时唇部的正确控制是很不容易的,开始时不易成功;而采用高音练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音所需的气流速度快,故口腔的压力也须增大,同时风门的收缩比中音紧得多。所以最好先在笛子的中音区进行练习,因中音区口形的变化比较小。

1、利用颤音循环换气,很容易成功。因颤音是在两个音不断的交替中发出的,所以不容易暴露因循环换气产生的痕迹。

2、用指振音,也是循环换气容易成功的方法之一。指振音所产生的音波振动与弦乐器中的揉弦一样,也可以起到掩盖的作用。

3、在旋律进行中。在两拍以上长音中的最后一拍的后半拍来进行换气是最不容易暴露循环换气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选用赵松庭老师的笛曲《三五七》引子来练习。

在练习循环换气技巧时,演奏者应在肺部保持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气便开始循环换气。不然会造成生理缺氧,心里憋得慌,从而使肌肉高度紧张,达不到循环换气的目的.在开始练习循环换气时,吹奏者的口腔各肌肉和呼吸器官可能会感到紧张,从而影响技巧的掌握。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宜持续太久,应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每次练习的时间。

总之循环换气技术训练有相当难度。因为它的用处较广,而且只要训练得法,一般人都能学会,所以值得练习。一般来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学会,并逐步加以应用。至于要娴熟,那就是“非一日之功”了!

参考文献:

[1] 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3

[2] 俞逊发. 中国竹笛.[M].台湾:丹青图书出版公司,1991.

[3] 胡结续. 竹笛实用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姚 晖,1976年12月 男,湖南,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 专业:竹笛演奏与教学。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规定情境在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