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分数应用题教学

时间:2022-07-10 02:30:25

浅论分数应用题教学

摘 要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多数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都感到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而分数应用题更是让学生学不好,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那么,怎校才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分数应用题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分数应用题;教学;单位“1”

一、激发学生兴趣,消除惧怕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内容,特别是分数应用题,学生不理解,不会解题,教师讲解也似懂非懂。正因为这样,学生解不了习题,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讲详讲外,应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努力学好的兴趣,才会对分数应用题不惧怕,才会努力去学习解答方法。

二、弄清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便正确解题

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往往是弄不清分数乘除法的意义造成的。因些,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数学知识存在很大的连贯性,教师还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解法,举一反三,通过练习,达到融会贯通,从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三、让学生找准、抓住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进找准、抓住单位“1”。在未接触分数应用题前,学生多数解答应用题还得心应手,但接触分数应用题后,特别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弄不清了,往往是乘法应用题用除法来解,除法应用题用乘法来解,原因是找不准、抓不住单位“1”。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单位“1”。怎么找呢?一般来说,题中谁的几分之几、占谁的几分之几、相当于谁的、比谁的多(少)……就把“谁”看作“1”。如,一条公路长300米,修了全长的■,修了多少米?“全长的■”,就是把这条路看作“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修了其中的3份,而“1”所表示的量是全长的长度,是已知的,就用乘法计算,列式:300×■。而另一类型也就是除法应用题。如:一条路,修了180米,是全长的■,这条路长多少米?“是全长的”也就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它所表示的量是未知的,应该用除法进行计算。列式:180÷■。只要教会学生找准、抓住了单位“1“,并掌握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是未知的用除法进行计算这一要领,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就易如反掌了。

四、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由此,教材在先讲分数乘以整数时,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怎样列式?突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二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为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教学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两个复习内容,通过复习旧知,导出新知,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方法。教学例1就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揭示例题,理解题意,抓住2/9块是什么意思,画出图示;第二步,引导学生想:每人吃2/9块,3个人就吃了3个2/9块,用以前学过的分数连加的方法求3个2/9是多少?并列式计算;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四步,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就是几个相同分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计算法则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则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迁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又如,带分数乘法,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先对通常难于理解,教学中就可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现算式后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学生就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计算;二是根据带分数的意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三是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来计算。从比较中,学生不难发现,显然方法二是很麻烦的,就会感到方法一与方法三是简单的,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计算,学生发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从而看到带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从而认识到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为什么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道理。

五、强化训练,熟能生巧

古有云:工多艺熟,熟能生巧。学习是没有捷径的,靠的全是功夫深。学生在掌握了解题方法后,还要加强练习。通过不断的解题练习,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才能正确对分数应用题进行解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习题解题训练。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尽管分数应用题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难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学的内容,但只要我们勇于去探索,努力做到以上几点,这块小学数学中的“硬骨头”就会被“啃”下来。

上一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