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阳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10 02:18:17

浅析山阳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多年来,我县一直高度关注水利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水利重大问题、关键技术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谋、咨询意见。今天,又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进行专门研讨。

关键词:山阳县;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1、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的主体责任不明晰,群众兴修水利积极性不高

有的认为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能是引导鼓励。有的认为修水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还有的认为平时修水利不如到时防大汛、抗大旱。由于职责不明,分布在各乡镇、村、队的小型水利设施多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导致设施提前老损。因此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特别是近年种粮效益极低,农民对种地失去热情,投工出资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因而也受到很大影响。

(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一是农田建设投资占水利投资中的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只占水利基本建设平均比重的6%,全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根据2006―2015年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全省每年需投资1374亿元,但目前实际投入还不到十分之一,建设需要与实际投入存在巨大的反差。二是各级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到位。2005年以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湖南省为例,中央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从2005年012亿元到2009年增加到194亿元,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取消“两工”以后,国家投入政策与减负政策相矛盾,投入缺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三是水利工程立项艰难,水利项目申报前期费用惊人,专家评审、设计和相关费用基层无力负担,只能望洋兴叹。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批到的项目,很多时候也因配套资金难到位而举步维艰。

(3)、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不完善,技术人才缺乏

一是相关水利规划不完善。虽然国家五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但许多乡镇、村没有水利规划或规划不全。二是建设队伍的“青黄不接”。乡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最简单的测量施工也难以实施。

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建议

(1)、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确定各级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各级地方政府小型农田水利新机制的建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推动乡镇农田水利规划修编,以规划为主线,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拟订出分批改造计划。特别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一次全国性山塘河坝清淤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

(3)、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整个水利建设投入中的比例,整合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

(4)、农田水利建设面广量大,除了小型农田水利、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外,还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排水、水土保持、农村治污,以及在有水土资源条件的地方,需兴建一批新的农田灌排工程等,目前都存在缺乏建设资金投入的问题,急需加大投入。农田水利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必须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5)、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比新建更为重要。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已刻不容缓。农田水利工程,如小型水库、农田机井、灌区末级渠系属于县、乡或村所有,过去都由乡水利站进行业务指导管理,管理水平低。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站撤消,改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指导管理,管理力量薄弱。在目前土地以家庭经营承包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下,依靠乡、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来管好、用好农田水利设施,难度很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经费保障和机制问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对公益性部分将其工资和养护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提高管护效果,充分发挥已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

(6)是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四是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是当前最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之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其它基础设施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确保农村面貌的整体改善。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把规划作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确保综合效益的实现。要坚持科学决策,尊重民意,把进行科学论证和向农民群众公示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大决策的前提条件,确保体现农民意愿。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实施条件最具备、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工程作为重点,把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主攻方向,确保群众尽快得到实惠。要坚持政府主导,民办公助,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扶持的重点,同时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确保群众积极参与。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下一篇:浅析碳纤维布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