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的绘画构图分析

时间:2022-07-10 01:08:34

潘天寿的绘画构图分析

绘画语言是每位艺术家在情感和思想传达上独特的方式之一。艺术家在画面上对绘画语言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构图的新颖,色彩的鲜亮,笔法的独特性,空间的恰当处理等都是画家们内心情感与思想表达中非常关键的语言符号。

关键词:潘天寿;构图;空间分布;虚实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以下就选取潘天寿的几幅作品进行简要的构图分析。

新奇壮观,以奇配奇

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第一个特点是新奇壮观,以奇配奇,不落平常。他的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他的构图与他的立意是分不开的。如他在《之江远眺》中把一丛竹林放在构图近处加以具体描绘,而要把表现的主题――之江却放在远处不著一笔,留出空白,由两岸数抹淡赭来烘托出日光映照的江面,加上江中用浓墨画成的点点白帆,黑白对比鲜明,同时也增加了之江的壮阔气氛。吴冠中曾分析潘天寿绘画的构图特色,说他把金石篆刻的抽象布白之法用于绘画的经营位置,善于在平面分割中拉大差距,增强对比,以简约的构成求得最富张力的效果,从而在构图上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激动等等感觉”。

重在布虚

潘天寿绘画的第二个特点是重在布虚。他对花鸟中的虚实处理深有研究,认为布虚是布置中的关键。他说“空白搞不好,实处也搞不好;空白搞得好,实处就能好。”比如他的指画《双鱼》图,画面除两条鱼和一处穷款外再不着一笔。但从鱼的活泼动态上,使人感觉到它是活动在江河之中,这样大片的空白在人们的感觉中变成了水,而且空白一多,墨白对比强烈,主题就更加突出,画面也显得更明朗、清晰。这种虚实处理方法,在他的绘画创造中是用的比较多的,他还把虚实关系极化重在大虚大实的处理。

画石的平面分割

对于画石的平面分割,潘天寿也是极为讲究,因平面分割是影响画画平衡和决定画面的形式感的基本因素之一。据研究家们分析,平面分割得均匀,各块面的差距较弱,往往给人以平易,轻松的感觉,宜于表现江南景色。千面分割得差距较大,对比较强,则往往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的感觉潘画的平面分割属于后一类型。如《松鹰》(指画,1948年)一画,则是空白在画幅的地盘上占优势,这种平面分割,产生了空旷的感觉,这正是那只美丽银灰色的雄鹰所需要的自然环境。画面上构成物象的线条的组合关系,可以说是画面局部的面积分割,即布线。布线的原则对于潘天寿是很明确的:一是要与对象的形体相适应,二是要有疏密聚散,三是要尽量注意不互相平行,即要造成不等边三角形。

关于构图的“造险”与“破险

潘天寿先生对于绘画的构图问题十分重视,他主张:“画材布置于画幅之上,须求平衡,然需注意于灵活之平衡。”或者说:“灵活之平衡,须求其不平衡,然后再求其平衡。”后一种说法就埋下了潘天寿先生自己构图过程中的先“造险”、后“破险”的问题,如《雄视图》(指画)一画有一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石上再立双鹫,更见得上重下轻,造成一种“岌岌乎危哉”的险局。因而他就在图左山间引出一水,潺潺下注,使上下气脉贯通,增加了下部的重量,并使鹫有了注释的目标,居高临下,意气昂扬,既破了“险”,又点明了主题。

吴之先生分析说:潘天寿先生的画所以能雄浑、奇特、磅礴、壮阔、富有独特性,给人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的感受,都和他(在构图上)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因果关系。潘天寿常说:学习要谦虚,作画要“自负”,要大胆,要逼着气抓重点,从大处、高处、新奇处设想。描绘自然也要动中取势,变中见奇。他最反对琐琐碎碎、平平板方的板的作品。吴先生说:常见潘天寿先生在巨幅的方纸上,先大胆写出一块见方的磐石,几乎填满的画面,这种以方合方的构图法,显得板实,容易扼塞画幅的气机,有如斗室内一榻横陈,很难布置他物,感到局促,仿佛自陷于险境之中,是为“造险”。但潘天寿是胸有成竹,提笔在画之上下左右,视位置所宜,点缀一些闲花野草或鸟兽虫鱼,顿觉生气蓬勃,化板为奇,是为“破险”。

总结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时常提醒我们画画一定要有真实情感,不要故弄玄虚,不然作品就会不生动,没有灵性。

潘天寿先生说:“无为有之本,有为无之成,有其本,辄有其成,此天道人事之大致也。”美术家除了要有敏锐的感觉外,对事物还应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否则只能当一般的画家,成不了真正的绘画大师。艺术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与无、常与变(即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变,不是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掉,而是有所继承,有所批评,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成寅、林文霞《潘天寿――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M]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6

[3]. 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

[4].潘天寿著.徐建融导读《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郭霞(1987.9-)女,回族,新疆阜康市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上一篇:论现代生活中室内陈设的人性化设计 下一篇:创新成为最大亮点 2013中国家具行业十大热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