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高效能政府

时间:2022-07-10 12:49:43

浅议建设高效能政府

【摘 要】 本文从政府效能的内涵着手,阐述了建设高效能政府的意义,提出了对策思路。要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理念;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提高政府绩效。

【关键词】 建设;高效能政府;对策

一、政府效能的内涵

政府效能,又称行政效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果、效益的综合体现,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中,行政能力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基本条件,没有或缺乏行政管理能力的组织或工作人员不可能产生和发挥高的管理效能。行政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管理工作量,或者说某一工作所获的成果与完成这一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比值,花费的越少,效率越高,反之亦然。行政效果是指行政管理活所产生的实际成果,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实际产出,主要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行政效益是指行政产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性影响,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等;政治效益是指行政活动所产生的政治性影响,如群众支持率的上升等;社会效益是指行政活动对社会运行方面所产生的效益,如充分就业,公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等。

二、建设高效能政府的重要意义

1、建设高效能政府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市场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服务和环境也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对一个城市而言,政府效能既是硬环境建设的决定因素,也是软环境的核心要素,只有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基础和优势,推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政府效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对城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全国各地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把软环境建设置于重要位置,非常重视政府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政府效能,从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建设高效能政府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到发展型社会,在这个发展的新阶段,尽管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个重大变化就是私人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开始快速增长。这些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公共产品的投入,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人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还存在着大量短缺,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存在着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政府的主要职能和财力集中到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来,保护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建设高效能政府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

各地在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和改进了许多便民、利民的具体服务措施,如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一口清”服务,设立市长电子信箱和公开电话,成立投诉中心,建立听证制度,畅通与社会各方面联系渠道等等。这些措施降低了办事门槛,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建立和巩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凝聚力,政府形象得到极大改善。良好的政府形象无疑会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权威,减少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阻力,降低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本,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形成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建设高效能政府的对策思路

建设高效能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高效能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政府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在职能转变、行政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方式等方面还需要完善,以推动政府效能进一步提高。

1、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社会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后,政府应该适时调整发展的目标导向,依靠现有经济基础和能力,反哺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政府自觉转型,从原来的经济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是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范围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强调了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因此,对于一些涉及社会公平、民生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领域,比如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不但不能退出,而且要加强财政投入与管理。同时,十报告还提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比如,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和管理;或者引进市场机制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根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效能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

首先,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眼于公共需求,按照及时便民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审批事项的“注册制”、“登记制”和“备案制”范围,把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多审批少监管改变为少审批多监管。其次,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使政务公开最终走上法制化轨道。同时,要规范公开形式和载体,增强政务公开的工作实效,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第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公众监督、新闻监督等社会监督对高效能政府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要建立民主参与的信息平台。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使公众广泛参与公共决策。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专家论证制度、决策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制度、决策草案审议民主旁听制度、行政执法批评投诉制度、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听政制度、重大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以及行政执法民主评议制度等。

3、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对建立高效能政府具有积极的、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一,政府绩效评估。通过对政府的投入产出、政府行为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确定问题所在,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行为规范,效能提升。第二,竞争与企业化管理。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效能是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流行趋势。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一些事务性工作向社会组织和企业转移,通过公开竞标,让有能力的组织来承担。第三,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将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用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之中,以达到政府机构工作的全面、优质、高效。管理活动的中心是全面质量,强调的是公众至上、团队精神和扩大参与。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挖掘公务员的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促进工作环境的融洽和谐,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政府绩效,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效能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2] 王真真.提升我国政府效能的四维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3] 吕海霞.政府效能视角下的行政体制改革[J].领导科学,2012(7).

上一篇:香港轨道交通发展概况及启示 下一篇:初探王弼《周易略例》之解《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