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头皮静脉输液技巧

时间:2022-07-10 12:03:42

腹泻患儿头皮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06-0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1]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急救用药以及提供营养的重要途径。腹泻患儿,特别是伴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循环血容量不足,周围静脉充盈度差,甚至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小儿头皮静脉无法扎止血带,操作者者只有用食指与拇指固定被穿刺者血管,且小儿头皮静脉又镶嵌于颅骨骨缝内,增加了穿刺难度。有报道证明,静脉穿刺次数越多,遗留的血管永久性损害越严重,再次输液越困难。[2]为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因此而带来的纠纷,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经过笔者十年临床实践操作与观察,对腹泻患儿静脉穿刺成功体会分享如下。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1、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

2、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静脉穿刺成功[3]明亮的自然光是理想的光线,其亮度适宜,静脉显示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在阴雨天或夜间可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较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3、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和适宜的进针角度 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在距离所选静脉最清楚点后移0.3cm处刺入皮肤。一旦有突破感或者落空感随即观察有无回血(有回血是穿刺成功),无回血者可稍等或轻轻挤压输液管,均无回血可撤回针少许,针头稍向前缓慢进行。也可撤回针后在针头前施按压法再次确定血管走向,然后再进行穿刺。进针力量速度要适宜,用力小而轻,速度稳而慢,进针力量速度掌握不当回影响穿刺成功率。

4、负压进针法 按传统输液前准备选择一次性输液器,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排好气的输液管取下,右拇指和食指持针柄,左手将输液管终端过滤器上10~15cm处管壁反折,长度约1.5cm寄去前端液体约0.4~0.6ml交予小手无名指,小指夹紧,不得松开。将穿刺针以15°~30°刺入皮下,当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下后,松开反折处再将穿刺针沿血管走行刺入静脉至见回血,打开调节器,常规固定调节滴速。

5、固定 目前的规范固定方法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即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第四条输液贴固定输液管,这样完全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4]。如果患儿烦躁哭闹,出汗较多等输液贴粘贴不牢,取一条长约30~40cm长,宽约4~5cm的弹力绷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常规固定后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6、心得 腹泻患儿大多因为腹泻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循环不良,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高,穿刺难度大。反复穿刺既给患儿增加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破坏,给患儿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甚至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373,

[2] 蒋雪梅,隋广兰,吕宜风.老年人浅静脉输液损害情况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3-4.

[3] 王巧芬,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98.

[4] 李宝军 关小宏 张红 盛薇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现代护理2006.12(6)509.

上一篇:浅析基层医生诊治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如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