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2-10-12 02:31:38

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风险管理程序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腹泻患儿,找出静脉输液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有针对性进行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了腹泻患儿的安全性。结论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制定出风险预案,有效地保证了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腹泻患儿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小儿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即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静脉输液则成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式,广泛的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针对患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种风险隐患,保证护理的安全,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家长的不良情绪,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风险监控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1]2年来我科对小儿腹泻静脉输液中的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本院儿科病区静脉输液的腹泻患儿9800例,其中男5100例,女470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0.5)岁。采用每月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获得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

2 护理风险及原因分析

2.1腹泻患儿静脉穿刺难度大

患儿因脱水导致血管充盈度较差,血管下陷,或因患儿哭闹不配合,哭吵发热时头皮颜色较红使头皮静脉暴露不明显,或周围环境温度过低致使末梢血管血液循环较差等使静脉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成功率。

2.2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易渗漏

患儿自我的约束力较差,注射部位的活动过度会使头皮针穿破血管导致液体渗漏,如:耳后静脉、眶上静脉、四肢关节处等。加上补液量多,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会造成部分患儿静脉输液渗漏,需再次进行静脉穿刺。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2.3护士忽视补液原则

由于护士的工作繁忙,如对补液原则不够重视,会导致患儿不能及时的得到纠酸扩容,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4护士巡视不够,对动态病情了解不够护士由于某些客观因数,在工作中仅仅只能保证执行完医嘱,对病情观察不到位,以致有的患儿输液完毕后患儿的脱水症状并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就拔针,而后需要重新穿刺进行补液治疗;特别是对于脱水情况较重的患儿,由此会加重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引起护患矛盾。

2.5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由于腹泻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在急性期时补液量大,输液的时间过长,加之患儿哭闹使血管压力增大,液体与穿刺部位的压力差不够时,引起血管中的血液回流,血液凝固后会阻塞针头使液体不滴或药液渗漏,会加剧家长的烦躁情绪,家长会因过度心疼孩子而要求终止输液。

3 管理对策

3.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带教老师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①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共同讨论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差错事故、投诉事件、意外事件和护士纪律问题,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②检查各区域护士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的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

3.2细化操作环节

3.2.1加强岗位练兵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及留置针的穿刺技术,穿刺时做到:静,保持良好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慎,选择血管要仔细、慎重,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避免选择下肢血管;准,血管要绷直,为了能达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应注意:对于脱水严重使血管下陷和暴露不明显的患儿可用食指指腹触摸皮肤血管,体会血管的位置和走向,再用负压原理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于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可用指压法。即根据血管的解剖位置用食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3~4次,使静脉显露。对于四肢末梢循环较差的患儿可热敷穿刺部位,使血管充盈便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2加强护理,防止渗漏 穿刺成功后,用3 m透明通气胶布固定,该胶布粘贴牢固且透明,易于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2]。

3.2.3加强巡视,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并指导家长输液过程的护理 患儿在输液时护士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并签名。指导家长在孩子输液时的一些护理技巧和方法,如:头皮静脉输液抱姿,上肢静脉输液抱姿,下肢静脉输液的抱姿等。特别是患儿大小便或进食时要指导家长,防止穿刺部位受压,及碰撞保证输液通畅。

3.2.4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对于腹泻患儿的静脉输液应本着急需先补,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分批输入。针对中重度脱水的患儿首先要迅速地予于纠酸扩容,改善循环和肾功能。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滴速稍快;在维持补液阶段时,输液速度稍慢。因此,腹泻患儿在补液时护士应做到心中三有数(即对患儿病情及输液量有数,对特殊用药有数,对每位患儿更换液体的时间有数),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3.2.5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对于补液的腹泻患儿,液体疗法包括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等。在补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继续呕吐和腹泻的存在,会导致体液的继续损失,因此,在腹泻患儿补液即将结束时,应观察患儿脱水是否纠正,如:观察患儿的神志状态,皮肤干燥程度,有无口渴,前囟及眼窝凹陷程度,呕吐及腹泻次数与量,和排尿情况等。对脱水未纠正及补液即将结束的患儿,护士应及早的请示医生是否继续补液,切勿盲目拔针。

3.2.6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安排有一定资历技术较好的护士,对血管条件差,家属又难讲话的进行操作,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这样,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再给患儿作穿刺,既便不能一针见血,家长对护士的怨言也会减少,从而减少护患纠纷[3]。

3.3听取意见,改进质量 在患儿出院时征询患儿或家属意见。每月在科室工作会议中根据病员意见、观察和了解的情况,组织讨论,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改进措施。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12(39):918-92.

[2]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3]项玉兰.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10):87-88.

上一篇: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新术式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4?羟基?2?(4?氟苯胺)?5,6?二甲基嘧啶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