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7-10 10:44:57

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并不健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银行在我国依旧少见。本文在介绍国外社区银行发展状况后,分析了我国新农村金融建设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我国社区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提出一点想法。

【关键词】社区银行;新农村金融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一、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状况――以美国为例

按照资产规模界定而言,社区银行的资产总额一般低于10亿美元,即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均可被称为社区银行。美国社区银行业相当发达。尽管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争环境改变的挑战,尽管面临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撤并不断,尽管全美拥有的社区银行总数持续下降,但是社区银行的数量仍占美国银行体系的绝大多数。美国社区银行多设置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位。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统计,至2002年底,全美共有8932家社区银行和39094个分支机构,这些网点有54%分布在农村;26%分布在城市的郊区;4%分布在西北部;只有17%分布在城市。而现如今,多达83%的美国社区银行就分布在农村。由此可见,这些小银行正在为贡献美国GDP达50%以上的农场和小企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金融服务。在社区这个最低区域经济层面上,社区银行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新农村金融建设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近年来农村金融支持呈现弱化的趋势,四大股份制银行在县域经济中网点收缩、贷款权限上收,逐步退出县级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合作制又流于形式,贷款投向没有体现“社员优先、社员为主”的原则,缺乏为社员服务的约束力和动力。同时,邮政储蓄在改成邮政储蓄银行之前,就是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将农村资金集中后流向了城市,削弱了金融支持农业的应有力度。社区银行却恰好可以根植于农村社区,专注于农村社区,利用自身的信息与交易成本优势,有效满足传统农业的资金需求。其次,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金融资源分布不合理,加上我国银行的垄断结构以及总分行制的管理模式,使得许多大型银行将经济落后地区吸收的存款投向到经济发达地区,将农村的存款投放到城市中去,从而导致地区差距扩大,不少农村地区出现银行服务“真空”。而社区银行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仍然主要运用于本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大型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能够填补金融服务的缺口,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最后,本着贴近社区、方便百姓、亲情服务、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社区银行不与大银行争夺“高端”客户资源,同时还拿出相当比例资金用于社区下岗待业家庭、社区农户人群等的资金需求。因此,我国重视发展社区银行无疑能够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弱化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我国新农村金融建设发展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事实上纷纷建立了类似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甚至有些地区的小型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了社区银行的性质。具体实例如下:广东地区广泛吸收各种资本,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以中小企业和普通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消费性金融服务为基础,重视多样化经营,广泛吸收自然人入股;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发展电子银行或网络银行。闽浙地区则吸收当地私营企业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社区银行为主体,以乡镇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行专业化经营。江苏地区着眼于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通过建立自然人、集体、民营投资风险最小化和投资利润最大化约束机制,形成相对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为民营、集体等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避免与大银行竞争,寻找自己的运作空间,并成为这一空间的主导;突出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消费性金融业务。东北地区扎根广大农村地区,走专业化经营道路;立足地区优势,挖掘资源,引导金融消费。西南地区将金融资源投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自身创造长期发展的社区环境;根据成本收益等因素设置分支机构,将其变为资讯、咨询与传统业务的综合提供商;了解当地居民金融消费观念,划分市场目标,逐步发展保险与证券业务,并设计适合当地居民需要的业务组合,引导金融消费潮流。

参考文 献

[1]常永胜.定位理论与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J].企业经济.2004(6)

[2]晏露蓉,林晓甫.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可能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

[3]龚明华,陈璐,傅皓辉.美国社区金融新变化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0(14)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下一篇:从中美轮胎特保案分析中美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