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的著作权保护和信息传播促进作用

时间:2022-07-10 09:36:59

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的著作权保护和信息传播促进作用

曾经轰动一时的“作家讨百度”案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两年前,作为新生事物的百度文库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责难。 “作家讨百度”案发生后,百度对文库的野蛮生长踩了刹车,开始正视版权问题,清理侵权作品并与诸多作家及版权机构达成合作,与之类似的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也开始重视版权问题。两年后的百度文库有了诸多的变化,其作为网民信息来源重要渠道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其平台上的侵权不再那么猖狂,然而,以百度文库为代表的文档共享平台上依然有一些侵权文档存在。

百度文库等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

(一)百度文库等对著作权侵犯的推动作用分析

1、宏观数据分析

百度当前的官方资料表明,百度文库正式上线于2009年12月8日,其前身是2009年11月12日上线的百度知道文档分享平台测试版。2010年初,其文档数为20万份,并保持着几何级数的增长,2010年4月便突破了百万份,5月,突破200万份,2010年8月突破500万份,11月,突破1000万份,2011年3月,达到2000万份。3月15日,发生了“作家讨百度”案,3月19日19:52,百度文库文档数量为20231055份,其中文学作品类270多万份,日下载量超百万次。 3月19日,迫于压力,百度开始删除侵权文档,至3月22日,文档数量减至1700余万份,文学作品分类更是从270万份减少到170万份。迫于版权方、舆论和法律的压力,百度不得不开始正视文库上的侵权问题,对百度文库开始整改,然而一系列措施之下,百度文库上的侵权现象并未消除,相对于豆丁文档等合作伙伴,其平台上的“灰色作品”仍较多,对版权方依然存在一定的伤害。

2、调查问卷分析:

2012年9月,我们在青岛市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中,在220名使用过百度文库的用户中,共有59人上传过文档,其中,原创作品占比为100%的有8人,原创作品占比为50%-100%的有11人,原创作品占比为20%-50%的有8人,原创作品占比为0%-20%的有32人。这表明,在这些草根上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所上传的作品并非自己的原创作品。(见表1-1)

(二)百度文库等文档共享平台对著作权保护的促进作用

自“作家讨百度”案之后,百度删除了大批侵权文档和文学作品分类,上线DNA对比识别等技术,实行先审核后开放的制度,上线“文库书店”(现为百度阅读),上线了文库开放合作平台,向版权方开放了版权绿色通道,并与版权方开展分成合作,而要想长远发展,百度文库必须妥善解决好用户、版权方和平台自身的关系。

事实上,自百度的举措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版权方关切的侵权问题,也为版权方开辟了获取收益的渠道。

例如,目前百度文库上有上亿份文档,而百度予以公开的仅有67632696份(截止2013年4月21日13:00);同时,截至目前(2013年4月21日),百度文库开放合作平台上,已经入驻了829家合作机构,贡献文档数为5970705份(截至2013年4月21日),占所有公开文档数接近10%,这部分文档都是合作方主动上传的,并与百度开展收费分成、广告分成等方面的合作。

百度文库等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对信息传播的促进作用

(一)宏观数据分析

1、文档数据分析

关于百度文库和豆丁文档具体的文档数量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百度首页所显示的文档数量(这个数量截止2013年4月21日13:00是67632696),然而,使用权威的搜索引擎.hk搜索“”,得出的搜索结果有超过6000万个,而搜索可以得到4700万个结果,百度文库和豆丁网绝大多数的页面都是文档页面,因此,可以推断,百度文库实际存在的文档是多于豆丁文档的,因而,其平台上的文档数应在亿级以上。即使按照百度公开显示的67632696份,也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2、浏览数据分析

(1)根据“站长之家”提供的数据,百度文库()、豆丁文档()、道客巴巴()的访问数据分别如下(2013年4月18日):

这表明,百度无论是独立访问者数目还是人均页面浏览量都较豆丁网高出许多,由此可见,百度文库每日的浏览/下载量应在千万级别以上。

(2)据Alexa数据,豆丁网访问数据如下(2013年4月21日):

人们永远都希望以更简单的方式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刚刚成立5年的豆丁网和刚刚上线3年多的百度文库的快速发展,说明百度文库、豆丁文档等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满足了网民简单、高效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说明其对信息传播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在线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我们2012年9月所做的在线调查问卷中,共收到有效问卷177份,其中171人使用过百度文库,使用率为96.6%;在这其中,有117人的浏览次数大于每周1次,76人每月下载量大于2篇,31人下载量大于每周2篇,6人下载量大于每天1篇。

在接受网络问卷调查的用户中,有32人在百度文库下载的文档数在所有下载文档中占比超过50%,这表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中,有18%的用户将百度文库作为其获取文档资料的最重要的方式;有55人在25%-50%之间,表明约31%的用户将百度文库作为其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然而,我们的网络问卷主要通过QQ、微博、人人等SNS网站及邮箱等工具发出并回收,并且,反馈主要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人群。

2、纸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为避免网络调查问卷受众单一的情况,我们在2012年9月在青岛市市区对市民进行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其中26人未使用过百度文库,220人使用过百度文库,使用率为89.4%;使用不到半年的有11人;半年到一年的有28人;一年到三年的有170人,在所有使用者中占比77.3%。

在220位使用过百度文库的人中,有164人每月浏览百度文库2次以上;有83人每周浏览次数在2次以上,占比37.7%;其中有18人几乎每天浏览百度文库,占比8.2%。

在220名使用者中,有98人下载量大于每月2篇,其中29人下载量大于每周2篇,占比13.2%;在这29名重度用户中,有6名用户下载量平均每天1篇以上,占比2.73%。

这次问卷结果还表明,在246名接受调查的人中,有240人使用过文档共享平台,其中,使用过爱问共享的有86人;使用过MBA智库文档的有45人;使用豆丁文档的有42人;使用道客巴巴的有21人;使用其他文档共享平台的有56人。表明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人群中,有97.6%的人使用过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

同时,在调查中,有12.2%的人(30人)表示,其从百度文库获得的文档在其下载的所有文档中占比超过50%;另有23.2%的人(57人)表示其下载的文档中,从百度文库下载的占20%-50%。

以上数据表明,互联网文档共享平台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互联网共享平台下著作权保护与信息传播的统筹分析

传统的信息传播需要以纸张等作为载体,其生产、复制和传播都需要较高的成本,要生产一本质量相近的盗版书,因为不具有规模优势,其成本甚至比正版书还要高。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几乎降为0,然而创造信息依然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创造有价值的信息的成本并未降低。

百度文库等文档共享平台的诞生,并不是简单的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创建了一个0成本的B2C(Business to Customer)平台,更多的是为众多的消费者之间创建了一个免费的C2C(Customer to customer)平台,甚至是C2X(to everybody 一人上传,万人下载)众多的消费者“互通有无”,免费获取产品,使得信息的生产者失去了市场。

若信息只能由生产者所有,不能变现,则信息便没了价值;若信息可以为所有人所免费拥有,那么信息市场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有价值的信息不会被创造出来。

百度文库等文档共享平台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断这种C2C甚至C2X的传播,删除盗版的和侵权的文档,并杜绝其再次上传,这样真正的生产者才能获得市场,其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回报。

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百度文库上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获取任何一个领域的资料,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真正有价值的文档都会很快被发现。众多消费者的阅读、下载、评价都将作为其他消费者的参考。

由此,百度文库将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消费者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地快速、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传统的出版社、作家等获得低成本且受众广泛的渠道;草根创作者作为“小而美”的生产者,其有价值的信息在领域内获得认可。

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发挥互联网共享平台信息传播促进作用的对策分析

(一)与版权方合作

在意识到C2C模式不可持续、大规模地删除侵权文档之后,百度开始希望引进“大B”,与国内众多出版机构展开合作,而合作的主要方式就是开放版权合作平台并成立文库书店(现百度阅读),与众多出版机构开展付费分成和广告分成方面的合作。

百度文库的持续发展必然要解决三个问题:作者、出版商赢利;内容足够丰富,满足所有消费者;百度不至于支付过高的成本。“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三方利益,百度将为版权内容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并版权方提供销售分成、广告分成、宣传营销等合作模式。

销售分成即付费阅读,出版商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上文库书店,允许用户免费阅读作品部分章节,在此基础上,如果读者希望阅读全本内容,则需要通过网络支付通道支付一定费用。而经由百度文库收取的费用将与版权方分成,大部分比例将划拨给版权方所有,百度文库每月定时结算,图书在线销售价格将由出版商决定,百度会给出建议。接下来,百度还将推出虚拟货币、电话卡充值、包月/租赁/按章节付费等支付方式和套餐。

广告分成则允许读者免费阅读整部作品,但百度文库会在确保用户的优质阅读体验前提下,在作品阅读页面适当位置开发和放置相应广告内容,使作者或版权方获取相应收入。国内网络广告的市场前景巨大。一边是庞大的广告市场规模,一边是群众强烈的信息需求,广告分成模式的运用成效值得期待。

其次,捐赠模式我们认为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采用“微支付”的理念,可在每个数字作品旁设置按钮,每点击一次,就会为喜欢的内容支付一小笔钱,用户需每月存入一笔设下限的捐赠总额,最终会平均分给获得该点击的文章作者,而每一笔支付.平台也可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尽管这一模式目前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但作为在付费与免费之间取得一个中间值的创新方法,也值得尝试。

虽然百度已经有了不少的改进,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依然有较多侵权作品等,为了进一步完善百度文库,为百度和产业链各方更好的创造收益,也为了为千万网友建设一个更纯净的文档共享平台,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主要包括在技术手段、流程设计和权限控制方面的一些方案,以更好的保护著作权利人的权益。

(二)技术手段:

2011年3月30日,百度推出“版权作品DNA比对识别”系统,通过后台识别技术,对网友上传文档与正版资源进行对比审核,阻止侵权作品流入网络。百度同时开通“绿色举报通道”,承诺即时响应,快速删除盗版内容。

百度承诺“你登记、我保证文库没有盗版作品”,但百度再大,出版社再小,作者也没有义务去做这个登记,因此很难保证版权登记的覆盖率。 但假如百度自己通过爬虫在网络上抓取样本,或通过扫描采集纸质出版物样本,仅做“版权DNA对比”,不做任何分享,等于自己买了本书放在家里,这样做就没有问题。

使用“数字权利管理系统(DRMS)”,将被保护的信息加密,即使用户下载保存,只要不得到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也无法浏览或观看,更无法复制;“数字水印技术”,将一些标识信息直接嵌入数字载体中,且不影响原载体使用价值,也不易被探知。

对于目前的“存量文档”,百度文库可对热门资源进行重点鉴别,以确定其是否侵权,比如以一个文档下载量达到100为触发审查的阈值,下载量超过100的文档将被严格审查,一旦发现侵权将立即删除并收入样本库,禁止用户再度上传同样的文档,除非用户证明自己拥有版权。这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权利人遭受的损失,也减轻了百度文库的审查负担。

(三)流程设计与权限控制

对于原创作品,权利人上传时可以选择“是否可以下载”,“是否可以转载”等选项,如果权利人设定不可复制、不可转载或付费阅读、付费下载,那么这篇文章任何人都不允许复制、转载,需要复制、转载就必须付费用或者直接与作者联系。

百度文库目前是默认允许免费或支付积分后下载的,对于一部分作品,可改成默认不允许下载,除非上传者证明自己是权利人。

对于收费文档,百度可参照中国知网模式或淘花网模式,用户付费方可下载,可通过技术手段设置为加密+专用软件阅读+禁止复制。

结尾:正如百度文库的slogan所说的: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经历过“版权风波”的文档共享平台们已经不可能后退,唯有前进,探索出一条让版权方获利、方便公众,并实现自身盈利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上一篇:2013政府部门在关注什么? 下一篇:是网络成瘾,还是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