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教学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时间:2022-07-10 09:13:39

让词语教学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摘要: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文字的魅力往往就在一个字、一个词中灵动。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词语教学 兴趣 情境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56

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之终生受用。而词语理解运用应从低年段抓起。现在,笔者就来谈谈如何让词语教学落实得更加扎实有效。

1 确定目标,激发学习语言兴趣

第一,圈画新词。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对于低年级教学而言其基本的功用更为显著。很多字词在教材中出现的次序,是符合儿童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的。笔者在教学生字新词时总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直接去碰触,享受自主识字的成功带来的愉快体验。笔者常对学生说:“孩子们,咱们课文中有几只小老虎,他们可调皮啦,我们想读课文的时候,它们总是拦在面前,让我们不能很好地读课文。现在,我们用圆圈代表笼子,把这些小老虎一只一只地关在笼子里,好吗?”可爱的孩子们个个饶有兴趣地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来,并在全班汇报。因为是学生认真找出来的,并且在读文时反复朗读记忆,掌握得都比较好。笔者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培养儿童自主识字组词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自主组词。

但是,单靠学习教材中的词汇是有限的,怎样让孩子广开“词”路呢?笔者引导孩子课前做好预习,打有准备的仗:①多读几遍课文。②圈出文中生字。③给生字组词,并理解词语大意,以便于交流。在交流中遇到好的四字词语或者成语,大家跟读两遍,加深记忆,并评出“词语大王”,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积极性。平时,孩子们经常借助字典,不断增加词汇量,有意义的新鲜的词语更多了,自主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2 创设情境,感悟语言魅力

假如只是让孩子们通过查字典或看词语手册来学习、记忆、理解词语,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也不容易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被吸收。词语如果没有与学生的思想、精神充分融合,那么这些词语都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课本的内容,创设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动作、神情把词语的意义表现出来,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只有学生的头脑中有了此词语境,充分把画面和词语融合在一起,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境,词语便自然而然出现在脑海里。举例如下。

第一,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与理解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对抽象的词语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比较直观的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理解词语的涵义。并且,如果课堂经常让孩子们动动手脚表演一下,更会增加课堂的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案例《不懂就问》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的教学。

通过集体朗读句子,请几名同学上台摇头晃脑地读。形象的演示,学生明白了“摇头晃脑”的意思后,老师引导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起古诗,大家都饶有兴致地有模有样地读。读完后,教室顿时非常安静。笔者引导学生,像这样的教室就是――“鸦雀无声”。然后又让大家说说什么时候也会是“鸦雀无声”。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考试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说“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屋里总是鸦雀无声。”有的说“阅读课的时候,同学们专心地看着自己喜爱的书本,教室里鸦雀无声”……

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诵读、品味优美的句子,让作品有声、有情、有味,落脚点在一个个贴切、准确的字词上。再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番,可以加深对重点词语的准确把握,记忆效果也很好。

第二,借助插图。文字都是来源于图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对于比较抽象的词语理解,可以借助图表来进行理解,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另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多媒体演示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辅助手段,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孩子准确理解。如一位老师在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中的“变幻”一词的意思,老师借助课件,学生领悟到山峰会“变幻”是船在行驶,波纹在抖动,山峰也就变化……

3 学以致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巨匠之所以掌握了那么丰富的词汇,精通词的各种用法,具有高超的用词技巧,勤于练笔、学以致用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积累的词语,这样,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

第一,拓展造句。语言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口头造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实践运用方法。口头造句,在学生的语言发展及语言表达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词语、发散思维、提高词语的认识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案例】《一片树叶》中“目瞪口呆”的拓展。

师:当小黄牛来浇水时,看到小椿树一片叶子都不剩时,惊得目瞪口呆。在生活中,什么事也会让人有这样的表情呢?

生1:当老师宣布我考了一百分,好久没获得这么好成绩的我惊得目瞪口呆。

生2:蔡××同学讲故事讲得真生动,大家听得目瞪口呆。

生3:魔术师表演太神奇了,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

第二,复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部分词语描绘课文插图或复述课文内容。通过复述练习,能促使孩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丰富和规范孩子的语言。

第三,写日记。平时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为练笔提供广泛的创作空间。孩子们就能在习作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与认识事物相互结合,与学习文本水融,使学生在学词的同时,丰富语言,发展语言,让词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吴祝宜,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福建晋江 362251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中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意义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薄弱学校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