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时间:2022-07-10 08:36:51

网络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广播新闻的现状

广播新闻在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的挤压下艰难生存和发展。广播产生之初,其新闻只是摘读一些报纸或杂志的内容。后来,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内容结构的完善以及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新闻也慢慢走向自主化,进而形成以“快”、“短”为特点的广播新闻。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作为一种可带给人们视觉新享受的媒体,收视率节节上升,而作为资格最老、社会影响力最广的报纸,也对其新闻内容和版面进行了改革,使其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电视的发展和报纸的反扑下,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但跌入低谷的广播并没有停滞不前。随着调频FM广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品质的立体声广播带来了电视媒体无法提供的听觉享受。实用、及时、方便、亲切的新闻直播和插播及互动式的播出形式,也显现出电视、报纸等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特性。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兴起,广播新闻发挥其“快”的特点,对路况信息以及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及时的直播和插播,使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群众所知,新闻内容和播出形式也越来越活,广播媒体重新焕发出新活力。

网络新闻冲击下的广播新闻生存现状。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其社会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第四媒体制作、新闻简便,在时效性上毫不逊色于广播,它集广播的“快”、电视的“图像”、报纸的便于保存和可以反复阅读以及文献研究这些特点于一身,在新闻制作上形式多样,新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快”是广播新闻的“杀手锏”,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新闻观念上的诸多原因以及传统的新闻时间的概念,我国的现场报道绝大多数是录音后播出的,很少能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除非是一些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不进行直播的现场报道就如同一个短跑运动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大半程之后,临近代表胜利的红线时却突然散起步来,功亏一篑。尽管录播后的现场报道可以剪辑得更精细,也更简便、更灵活,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却打了折扣。此外,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广播新闻也很难在这些媒体中做到第一个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因为网络媒体在技术上不仅具有比广播“快”的特点,而且体制上更加灵活,很多新闻还没有等广播报道出来,网络上已经有了该新闻事件的信息。“快”也成了包括网络在内的其他媒体竞争的一个“杀手锏”。

其他新媒体的新闻对广播新闻构成的潜在威胁。除了原有的报纸、电视以及新兴网络媒体所办的新闻节目对广播新闻的挤压外,还有一些从报纸、电视衍生出来的新媒体所含的新闻已经对广播新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手机报不仅具有比广播媒体轻巧、便于携带的特点,而且它所具有的通信功能使得每个现代人不得不带在身边;同时,它的新闻来源更广,除了专门的新闻机构和媒体单位外,还有政府服务部门。此外,它的新闻信息可以保存在手机里,可以随时供用户查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移动电视的出现,打破了广播媒体一统汽车领域的现象,就目前来说,移动电视最大的市场还是在汽车上。移动电视的新闻不仅具备广播的一些优势,还有普通电视新闻所有的特点和优势,相比之下,广播的竞争优势正在失去。

网络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

发挥“快”、“短”的特点,做好动态新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黄金时间”。网络时代将不再以“日”为计时单位,要想和随时滚动、不断补充新内容的网络新闻比速度,尤其是充分发挥现场报道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广播新闻只有在整个电台节目处于直播状态下才能不受截稿时间的限制随时插播。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发挥其“快”的特点,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将整个新闻事件分成若干则新闻,第一时间在广播节目中穿插新闻信息,做动态新闻,以此来牵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主动来关注新闻。广播新闻只有全部处于直播状态,记者处于待命状态,这样才能做好动态新闻的报道,吸引听众。此外,还要做好动态新闻,创造出属于广播自己的黄金时间。我国广播电视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对“黄金时间”的界定比较固定,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为了“黄金时间”的覆盖率争得头破血流。而做好动态新闻,使得新闻事件的发展牵动着听众的心,则可以打破传统的“黄金时间”,创造出属于广播,甚至是属于广播各个频率自己的“黄金时间”。如地方台的交通频率,做好以路况为主的动态新闻,将车辆出行最多的这段时间变成自己的“黄金时间”。而传统的新闻频率做好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动态报道,可以将平常的垃圾时间变成“黄金时间”。

以“快”、“短”为基础,联纵合横,做好新闻信息导航。广播的新闻节目和电视一样,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有一档固定的新闻节目。广播的这档新闻节目,其形式没有电视那样具有图像,让人直观而具体地了解新闻信息;其内容没有报纸那样详尽,便于保存,可以随时对其中的新闻内容及文字进行研究,或者作为文献资料;同时,更比不上兼具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特点与优势的网络媒体。因此,只有发挥好广播“快”、“短”的特点,再做好信息“多”的文章,加强与各大媒体的合作,做好信息导航的作用,才能有其生存的空间。广播新闻不需要内容有多详尽,只需要信息量多、速度快、内容简洁明了,让人一听就能够知道最近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人们在知道这些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主动从其他媒体方面去了解这些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与其他强势媒体直接的竞争,而且可以联合这些媒体,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做强广播新闻。同时,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的需要。广播与其他媒体的联合,增加自己的新闻信息量,实现信息导航作用,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对这些新闻信息进行编辑,通过一两句话,或简短的文字表述,将这些新闻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让人们一听就知道有什么信息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此过程中,广播的记者、编辑也要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记者不是简单去采写新闻,而是去收集各大媒体当天所采写的新闻,其角色,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员”;编辑则是对记者所收集的新闻加以整理、提炼,也就是说,编辑的角色是“信息整理员”。此外,要和其他媒体实现合作,广播也需要让其他媒体在合作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其做法就是在具体编稿和播出的时候,可以根据新闻的来源,注明“某某新闻详情,请关注什么媒体在什么时候播出或刊登的内容”之类的话语,让听众在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或新闻后,主动到这些媒体上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感兴趣新闻的详细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播新闻不仅在第一时间增加了自己的新闻信息量、丰富了新闻内容,而且节省了人力和新闻制作的成本;听众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新闻,而且也方便他们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感兴趣新闻的详细内容;此外,也为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节目提供了预告。可以说,广播、听众以及其他媒体都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现了“三赢”。

通过活动和技术改进,稳定和扩大自己的收听群体。广播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耽误事情,听众可以一边收听广播节目,一边做其他事情。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何时,广播都有着它的收听群体。而当今广播的收听群体大致是移动人群、晨练人群、学生和民工,其中最主要的,也是目前最固定的群体是移动人群。因此,可以通过活动和播出载体的技术改进,稳定移动人群、扩大晨练人群及学生和民工,争取其他新的群体。一是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听众。活动是当今媒体提高影响力、扩大知名度、争取市场份额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广播这个弱势媒体,更要通过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人们了解广播,扩大影响。广播的活动针对的收听人群除了移动人群、学生等主要群体外,还要扩展到白领群体、家庭主妇群体,因为这类群体是广播今后可以争取的收听对象。二是通过播出载体的技术改进,让听众可以用多种设备收听广播,争取新的收听群体。广播的收听方式必须从传统的收音机、广播,扩展到电脑、电视。这样一来,上班族可以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收听广播新闻信息,而家庭主妇则可以在做家务的同时,收听广播。

参考文献:

1.艾红红:《网络时代的新视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三论》,《记者摇篮》,2005(7)。

2.郭静:《网络时代广播新闻的“杀手锏”》,《新闻前哨》,2001(11)。

3.丁一:《论网络化广播的前景》,《青年记者》,2006(4)。

4.王冰:《网络时代广播新闻取胜之道》,《记者摇篮》,2003(9)。

5.王延辉:《体育广播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新闻写作》,2006(7)。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广播频道)

编校:郑 艳

上一篇:中国直邮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电视深度报道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