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

时间:2022-07-10 08:36:50

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

摘要: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英语使用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英语;香港英语;构词法;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全球有60%以上的信件都是用英语撰写,英语是航空、海运、互联网的工具语言,是超过60个国家及地区的官方或半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欧盟和东南亚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最主要官方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英语的国际化,英语与世界各国本土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促使了“世界英语”(WorldEnglishes)的涌现,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香港英语等等。

为了研究此现象,语言学家Braj Kachru提出了“三大同轴圈”理论,把世界各地按照其英语变体的历史、语言、社会文化等特征分为三大板块。居于轴心的“内圈”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次是“外圈”,主要包括前英美殖民地国家及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英语现在都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位于最外层的是“延伸圈”,包括中国、日本、俄国、德国等。英语在这些地方通常被认为是外语,很少用于家庭语域。

根据Kachru的理论,新加坡和香港同属“外圈”。作为东南亚地区和“外圈”英语的代表,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文学创作等各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词汇最能够体现语言的文化色彩,是语言各要素中最具有开放性的一个,也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可能导致交际失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两地的英语词汇特点对于研究英语变体的词汇发展和开展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概述

新加坡和香港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首先,这两个地区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殖民历史都长达一百多年,英语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历史都在百年之上。其次,新加坡和香港经济发达,都是亚洲的金融中心。再者,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多语言、多文化、多民族的地区,在语言政策上颇多相似之处。新加坡具有四个官方语言,而香港有两个官方语言,两地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最后,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因此这两个地方的英语也代表了华人地区的英语。

(一)新加坡英语

新加坡于1826年正式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获得自治权,但是直到1965年才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人口主要由三大民族构成。其中,华人约占77.3 9/6,是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其次是马来人,占了新加坡总人口的14.1%;印度人是第三大民族,占了总人口的7.3%。此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欧洲后裔等。多民族的特征也就决定了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社会。在殖民时期,英语是新加坡的唯一官方语言。独立以后,新加坡政府确定了四种官方语言,分别是英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英语是最主要的官方语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加坡英语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实用性、统一性、普遍性。

1.实用性:英语是新加坡本地人之间以及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最主要工具。据统计,有28.1%的新加坡人把英语作为在家最常使用的语言,并且该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调查表明英语作为家庭语言的比例在1990年仅为18.89%。

2.统一性:英语是新加坡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以中国为例,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最大的民族是汉族,少数民族包括回族、壮族、瑶族、彝族、白族、景颇族、维吾尔族等等。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中国人进行相互交流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共同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在新加坡,充当共同语言的通常是英语。

3.普遍性:英语广泛应用于新加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是新加坡应用面最为广泛的官方语言。

新加坡政府推行了“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政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英语学习能够增强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从促进国家认同的角度来看,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打破了各民族间的语言隔阂,使得语言与民族不再是一一对应关系,使得语言不再是强化民族差异的外在的明显标签,消融了民族间的截然区分,有利于各民族沟通融合”。

新加坡英语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一个延续体:在这个延续体的一端是新加坡标准英语,另一端则是新加坡口头英语。新加坡标准英语非常接近英国标准英语,并且大多使用在正式场合,如在国会、最高法院、大学课堂上等等。新加坡口头英语主要应用于非正式场合,如酒吧、市场、亲朋好友的聚会中。例如,在酒吧里,随处可以听到类似“Oh yeh,oh yeh,buy a drink lab”的表达。这两种新加坡英语体现了新加坡英语的语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场合的交际需要。

(二)香港英语

众所周知,香港于1842年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产物,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归祖国的怀抱。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语是香港的唯一官方语言。直到1974年,香港通过了一项语言政策法令,规定汉语与英语同为香港的官方语言,但是在法律领域英语享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凡是涉及法律条文,均以英文版为准。这也充分说明了殖民时期英语在香港的地位。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政府大力推行英语教育。1851年,第一所英文学校(Saint Paul’s College)在香港建立,标志着英语教育在香港的开端。在随后的近150年里,香港人在求学路上始终把英语作为重要的学科。

香港回归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重新制定了语言政策,确立了英语和汉语两种官方语言,并且提出了“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即香港人要努力讲好三门语言(trilingualism),分别是:英语、粤语和汉语普通话;此外,还需要具备两门语言的读写能力(biliteracy),即英语和汉语。这一语言政策对加强香港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功不可灭。“两文三语”政策,确立了英语在香港所处位置,概言之有三点:

1.英语在香港已经稳坐官方语言之位。

2.英语是香港社会的一门重要语言,在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3.英语是香港的教育媒介。香港有许多小学和中学都是以英语授课,此外,香港的大学课程绝大多数都是用英语教授。笔者在香港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期间,曾经旁听了一门《现代汉语语法》课程。授课教师采用的是英语和粤语的双语教学模式。

与其他世界英语变体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都具备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诸多方面。Kirkpatrick在《世界英语》专著中分别描述了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的主要语言特征。然而,Kirkpatrick书中有关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词汇特点的部分仅仅局限于举例和罗列,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更没有进行横向的比较。此外,他的研究是从外国人的视角出发,很少提及各地区汉语及华人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开始关注世界英语研究,不断有介绍新加坡英语的文献出现。颜治强在《世界英语概论》一书中介绍了新加坡英语的主要语音、语法和词汇特征。孙乃玲和张晖分析了新加坡的英语教学情况,指出“新加坡实行的多语政策和双语教育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延超探讨了新加坡的英语文学创作,并指出这些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新加坡人在身份认同过程中所表现的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困惑”。相比之下,国内有关香港英语的研究较少。此外,国内外也较少有学者对香港英语和新加坡英语开展比较研究。

鉴于此,本文将重点比较这两个地区英语的词汇特征。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华人为主的地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比较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的词汇特点不但能够帮助我们管窥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融合规律,而且能够探究英语在不同华人地区的变异。

二、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的词汇特点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都有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英语词汇,不了解这些词汇往往对跨文化交流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虽然前人研究罗列了一些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的词汇,但是较少有文献分析这些词汇的构成方式和形成原因。根据构词法,新加坡和香港英语中的典型词汇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类型:借词(loanwords)、译借词(10an translations)、杂交词(hybrids)、创新词(innovations)和习语(idioms)。

(一)借词

借词指的是外来的英语词汇,不但形式而且意义都是从其他语言借入到英语中的。由于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多语言的社会,两地的英语中都出现了许多外来词。

新加坡英语中常用的angmoh、angpow和Ay yaah意思分别是“红毛(特指白种人)”、“红包”、“哎呀(感叹词)”。这三个词均来自于闽南语。新加坡是华人集中的聚居地,并且新加坡华人有很多都是来自于福建、广东一带的移民后裔,因此闽南语词汇成为了新加坡英语借词的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源于汉语的借词,新加坡常用的英语借词还包括:makan(食物)、kampong(传统马来村庄)、adat(传统法律)、amok(疯狂)等等。这些词语都来源于马来语。马来人是新加坡的第二大民族,新加坡英语中有许多从马来语借入的英语词汇。借词通常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词,由于在传统的标准英语词汇中不存在对应的单词,出于表达的需要,新加坡人常常使用借词,久而久之,这些词就成为了新加坡英语的典型词汇。这些借词通常与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有关,使用频率高。

香港英语中也存在许多借词,如cheongsam(长衫),dimsum(点心),chasiu(叉烧),laisee(利是,即红包),gwailo(鬼佬),fungshui(风水)等等。这些词都是源于粤语,通常与香港人的生活习俗有关。例如,香港人过去的传统服饰就是cheongsam,香港人喜欢吃dimsum和chasiu,逢年过节香港人经常派发laisee,他们管老外叫gwailo。据说香港人比较迷信fungshui,在买楼的时候常常先咨询一下风水先生,风水是香港的热门话题。

(二)译借词

译借词是从本土语言直接翻译为英语的词汇。这些词形式上是英语,但是意思完全是外来的,如新加坡英语中的crocodile一词。我们听到新加坡人说“That man is a crocodile”,可能会猜测“那个人是怎样的人呢?”英语单词crocodile的本义是“鳄鱼”,是一种食肉的两栖动物,它们通常不会攻击人类,但是当人类触犯了它们,或者是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可能会攻击人类。新加坡英语中crocodile的意思是“玩弄女性的人”。这一用法从马来语buaya翻译过来。Buaya本义是“鳄鱼”,但常用来指“玩弄女性的人”。这一用法通过翻译进入了英语,赋予了英语单词crocodile以新的涵义。

香港英语中也存在大量的译借词。Kirkpatrick在书中给出了下面几个香港英语的例子:dragonboat(龙舟),dragon dance(舞龙),dragon cup(龙杯),dragon gate(龙门)。显然,这几个词都与dragon(龙)有关。“龙”在中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往往代表了权力和吉祥,我们的汉语词汇里有大量与“龙”有关的成语,如:龙腾虎跃,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等等。只有中国古代帝王才可以龙袍加身,否则就是叛逆之罪。中国人也自称是“龙的传人”。英语里与“龙”相对应的单词是dragon,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对等。Dragon在英美文化里往往指令人生畏的动物,根本无法与中国人心目中的“龙”划等号。因此,上面与dragon相关的英语词汇是从汉语的相应词汇翻译到英语中的,属于译借词。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中的译借词是通过翻译的方式把本土词汇翻译为英语词汇,这些词往往用来描述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和事物,它们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本身。

(三)杂交词

杂交词是组合词,其形式部分是英语,部分来自于其他语言。杂交词的含义也是部分英语本意,部分借入的。杂交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词内部杂交,即该单词一部分是英语,另一部分是其他语言,如印度英语中的policewala(警察)。另外一种是词组内部杂交,即某词组的一部分是英语,另一部分是其他语言。譬如,新加坡英语中的to run amok是英语to run和马来语amok组合而成的,意思是“发狂、狂怒”。再比如,新加坡英语词汇dadah addict也是一个杂交词,其前部分是马来语,后部分是英语,组合在一起,意思是“瘾君子”(drug addict)。相比之下,新加坡英语中较少有英语与汉语的杂交词。笔者查阅了有关新加坡英语的诸多文献,都没有找到相关的例子。

无独有偶,香港英语中也较少出现杂交词,特别是单词内部的杂交形式。这极可能是由汉语和英语的结构差异所造成的。英语具有较为丰富的词形变化,单词往往可以分解为词根、前缀和后缀等,可以通过增加词缀的方式创造新词,也就是派生法。然而,汉语的构词方式较少派生,更多的是复合方式。英汉两种语言构词法的不同或许是英汉杂交词出现频率较低的原因。

(四)创新词

创新词是赋予原有英语单词以新意的词汇,换言之,是“旧瓶装新酒”的单词。创新词的形式是英语的,但是意思通常是全新的。与译借词不同,创新词不是通过翻译的方式进入英语的。

有许多创新词都是常见的英语单词,但被赋予了新意。例如,send在英国英语的意思是“派别人去送”,如送信(send a letter),发送邮件(send an email)等等。但是,在新加坡英语中,send的意思是陪同(accompany),也就是亲自出马,如句子“I will send you home”。此外,take的英语本义是“拿”,但在新加坡英语中则具有“吃、喝、喜欢”(eat,drink,like)之意。例如,在新加坡你可能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Can you take spicy food'’,其意思并非是“你能够拿辛辣的食物吗”,而是“你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吗”。再如,单词off在英国英语中通常做介词或者副词,意思是“离开,脱落”等。但是,在新加坡英语中,off可以用作名词,如句子"We have our offs changed to Fridays'’。其中,off的意思为“假期”。

香港英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创新词。例如,banana(西化的中国人)、BBC(英国出生的华人)、Can―to-pop(粤语流行音乐)、astronaut(太空人,特指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往返海外和香港两地的香港人)。Bohon列出了许多类似的创新词,这些词汇都已经被收录进Macquarie Dictionary。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的创新词体现了对英语单词的活用,虽然以英国标准英语的观点来看,它们都属于错误的用法,但是却体现了新加坡和香港英语的特点和创造性。既然新加坡人和香港人都这样用,它们就应该被归属为新加坡或香港英语的词汇特征。这些创新词由于是对原有英语单词的活用,不了解这些词汇的人有可能会曲解它们,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产生误解,甚至是交际失败。

(五)习语

习语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法。新加坡英语有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英语表达。下面的例子摘自于Coxford Singlish Dictionary。在句子“Ah,shadduplah!Everyday say you want to treat me go lunch.You all fart and no shit only”中,“all fart and no shit”就是一个新加坡英语习语。其字面意思是“光放屁不拉屎”,好听一点的翻译为“干打雷不下雨”,指的是“某人总是放空话,开空头支票,却从来不予兑现”。再例如,“You went to get a handicapped sticker just to chope a parking space?How kiasu canyou get”,kiasu也是一个习语,来自于闽南语,字面意思是“怕输”,这是新加坡人喜欢用的一个贬义词,指的是某人“患得患失”。

香港英语中也存在一些习语,如play computer(打机)。凡是用到电脑进行娱乐活动的行为,如上网、打电脑游戏、视频聊天、下载电影等等,都可以称作play computer。因此,这一习语比“打电脑游戏”包含了更多的含义,也不能看作是对play with computer的错误使用,因为后者并不包括前面的那些含义。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中的习语表达通常与两地的语言和文化有关,主要通过借入、译借和创新等方式形成。由于新加坡和香港的语言形式和民族构成有所不同,两地的英语也存在不同的习语。

三、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的词汇特点产生原因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上的异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表达的需要。为了满足表达本土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从本土语言中通过借入和翻译的方式产生出了诸多借词和译借词,这也就是两地英语中都存在借词和译借词的主要原因。但是,英语在新加坡发挥着一个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即英语是新加坡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在新加坡,华人是第一大民族,约占了总人口的3/4。马来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属于马来西亚联合政府,因此新加坡英语中存在许多来源于汉语和马来语的借词和译借词。相比之下,香港英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源于粤语,来源语言相对较单一。此外,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华人为主的社会,存在许多相同或者类似的本地英语单词。例如,“红包”在新加坡英语中称作an―gpow(红包),在香港英语中则称作laisee(利是),是因为它们来源于汉语的不同方言。新加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大都源自闽南语,而香港英语中的借词大多源自粤语。与此类似,新加坡英语中的angmoh(红毛)对应于香港英语中的gwailo(鬼佬),都指的是外国人,特别是英美及欧洲大陆的人。

第二,是语言接触的自然产物。不同的语言相接触,相互影响,产生结构上的变化。英语与本土语言接触出现的后果之一就是地方英语词汇的丰富。杂交词是最能体现本土化英语特点的词汇,是英语和地方语言的完美结合,充分反映了各地的语言形势。由于新加坡和香港的语言环境有所不同,两地在杂交词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香港英语缺乏杂交词。我们观察新加坡英语中的杂交词,文献中提到的也都是英语和马来语的杂交词汇,较少出现英语与汉语的杂交词汇。由此可见,杂交词的出现与所接触的语言有关。马来语与英语都是多音节为主的语言,又同属拼音文字,因此新加坡英语中就出现了马来语与英语的杂交词;汉语是字本位的语言,以单音节为主,与英语杂交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英汉两语构词方式不同,因而香港英语中杂交词频率较低。

第三,是公民身份的象征。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国家,新加坡政府推行了“英语为主”的语言政策,鼓励人们学习和使用英语。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新加坡人把英语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虽然新加坡人的英语五花八门,但是许多新加坡人对自己的英语相当的自信,把讲一口新加坡口头英语(即Singlish)作为自己新加坡公民身份的象征,并引以为豪。相比而言,香港人对自己的英语缺乏类似的自信,香港英语中的典型词汇往往局限于是在标准英国和美国英语中不存在对应单词的情况下才出现的。可以说,新加坡英语的词汇比香港英语更加丰富,构词方式更加多样,涵盖面也更加广泛,这与新加坡人对英语的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充分体现了新加坡人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选择。

四、结语

通过比较和剖析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的词汇特点,我们看到新加坡英语的典型词汇主要有五种构词方式,即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相比新加坡英语,香港英语缺少杂交词,只有其余四种构词方式,这可能是由英汉语的结构差异造成的。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香港人和新加坡人采用多种方式丰富了本地英语的词汇,这些词汇有许多已经被收录进大型的英语词典,特别是借词和译借词。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其英语使用的影响。

与新加坡人和香港人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词汇,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才不至于出现误解和交际失败。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向学生介绍新型英语变体的特征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翻译也有所裨益。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英语,就无法进行翻译。此外,新加坡、香港与中国大陆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新加坡和香港的英语丰富了对华人英语变体的研究,对研究英语在中国大陆的变异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上一篇:论天道言说之正当方式 下一篇:直面挑战“翻转”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