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0 08:08:20

浅析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信息化作为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已日益成为推动农业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在分析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凤冈县 农业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书记指出“四个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及时、准确、经济、适用的农业信息,无论是对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对农户的微观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信息失真或延误,不仅会损害农户的利益,也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

一、推进凤冈县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农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业管理决策信息化和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

二、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几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支持帮助下,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凤冈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的实施,对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建立了凤冈县的县情、土壤、气象、农业生产等相关的数据库。

2004年3月30日,农业局利用推广应用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软件的契机,开通了《凤冈县农业信息网》,作为虚拟网站挂靠于贵州省农业信息中心网站上,与农业信息中心服务器和远程工作站相连,属于点对点计算机通讯方式。用在WEB服务器上农业技术、专题报道、农业管理、农业科技、招商引资、市场信息等。实现农产品信息网上,为对外宣传自己和为农民提供服务创造了信息平台。几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支持帮助下,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凤冈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的实施,对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建立了凤冈县的县情、土壤、气象、农业生产等相关的数据库。目前已完成耕地基本信息数据3400条,粳稻数据100条,烤烟数据400条,气象数据300条,施肥数据800条,籼稻数据1200条,小麦数据1000条,玉米数据1000条,植保数据1700条,甘蔗数据200条等大量农情科技信息;建立了优质稻(水稻)、大杨梅、柑桔、慈菇、韭菜薹、反季马铃薯、白萝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知识库,供各级领导和农业工作者参考。

三、凤冈县农业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处在发展、成长阶段,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也不高,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

资金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凤冈县经济基础也较为薄弱,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不足,各级网络建设缓慢,多是单机作业,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特别是县、乡级农口有的连工资发放都困难,致使凤冈县农业信息业的技术更新、技术改造相对落后,大量的现代化的通讯信息技术、设备得不到应用和普及。

(二)农民信息意识淡薄,收入水平很低

由于凤冈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自觉性较差,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有的农民对信息熟视无睹所之任之:有的农民对信息不加分析、选择和核实;有的农民忽视市场行情和本地实际,盲目运用信息:有的农民对信息的反馈功能缺乏认识,以至于信息只用一次,不用第二次。另外由于凤冈县农民收^很低,因此缺乏足够的财力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

(三)农业信息市场发育不成熟,交易行为不规范

长期以来,凤冈县忽视信息市场的培育,造成交易行为不规范。农业信息流通不畅,农业信息部门各自为政,垄断信息和行政干预时有发生,劣质信息、虚假信息不时坑害农民。如前些年出现的“贸易大战”,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许多部门抬价收购,造成过旺的虚假需求,发出失真的信息,诱使农民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下一轮供过于求,产品过剩,价格大幅度下跌。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农业信息的交流。制约了凤冈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四)农业信息人才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现代化信息工作手段对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凤冈县农业信息从业古到人员的素质普通偏低,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中懂技术的人多。懂市场、懂管理的人少,尤其是既懂农业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和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的人才更是奇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要求农业信息工作者是既懂农业信息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的匮乏已严重阻碍冈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五)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低,缺乏统一规划

凤冈县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信息的采集、传输、贮存、处理标准和网络、系统标准还不很规范。影响网与网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给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带来困难:在信息的分布和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信息到农民手里“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好:另外凤冈县农业信息市场也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管理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农业管理体制造成信息生产割裂

农业管理体制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农业分管部门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拿出资金搞信息化建设,会出现部门争资金、争项目问题,如果都上又会出现重复建设问题。即使各部门把网络都搞起来了,受部门职能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是片面的,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协调工作的难度。

结语

本文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主题,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实证考察了贵州凤冈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结论如下:

1、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道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家间日趋激烈的农业经济竞争关键在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要实现凤冈县农业现代化,必须营造农业信息技术长入农业发展的环境,加速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通道。通道之一:农业信息化通过促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紧密结合,通过协调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通道之二:农业信息化通过对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效应、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管理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带动农村工业化,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通道之三:农业信息化通过改变农村居民行为、通过整合城镇功能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

3、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主要阻碍。农业信息利用能力不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农业信息使用成本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低以及农业信息技术实用差等五大障碍。在此基础上,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农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人才缺乏等。

4、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以农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为前提,以农业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为平台,以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为动力,以农业信息服务业为突破口。把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化等作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

5、农业信息化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进步这两篇文章,立足于搞好农业人力资源建设,支持信息兴农战略的实施。

总之,农业信息是改变农民行为、提升传统农业的必要手段,是决策农业生产的重要数据,是联系农科教的有效方法,是维系城乡共同繁荣的纽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信息体系建设及信息化服务在当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刍议 下一篇:强化管理 控制工伤医疗费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