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三个葛优”看本质

时间:2022-07-10 07:48:09

贺岁档就好比沃尔玛的圣诞节,是电影业界旺季中的旺季,而今年,葛优一人就在贺岁片男主角中独占了三个重要席位,他们是《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让子弹飞》中的老汤、《非诚勿扰2》中的秦奋。这三部电影集中在12月份上、中、下旬上演,因此被媒体戏称为今年贺岁档的“三个葛优”。这就好比海尔电器专柜在苏宁卖场中占去了一大部分显要位置,其他品牌电器制造商当然是要眼红的。为此,一些媒体就抱着各种心态,大谈特谈葛优是否被“过度消费”了,是否已被“过度开采”了。

对于“三个葛优”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广大电影观众不同的口味,这当然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怀疑的问题。毕竟是戏的男主角嘛,大家担心这三部电影,是否会因为“一副腔调、一个模样”而显得单调和枯燥。

担心也好,眼红也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认为“三个葛优”不单是一个文化问题,更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

先从“葛十亿”说起吧!“葛十亿”是媒体给葛优起的新的绰号,意思是说:今年贺岁档中的三部大片,因为有葛大爷的出演,将会创造出高达十个亿的票房收入,这一数字将占到2010年贺岁档票房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媒体们炒作的就是葛优这一“票房英雄”。关于票房的问题最是关键,从电影产业的盈利模式上来看吧,它与电视产业截然不同,电视好比是电子商务的B2B模式(即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与电视台进行交易,而且还可以强制性的插播各种广告,广告是这一产业链中的主要利润来源。而电影产业则好比B2C模式(即直接面向消费者),要靠1长张电影票来实现票房收入与商业利澜。而观众之所以愿意掏腰包,除了受宣传影响外,主要还是奔着演员和导演来的。所以说主要演员与票房收入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换一句话讲,一部影片要成功,电影观众对主要演员的认可度和期望值至关重要。

葛优能否真正成为今年贺岁档的“票房英雄”?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期待。

眼下国内导演们比较热衷拍摄的是两类电影,一类是喜剧片,一类是功夫片,导演们认为观众爱看,票房收入有保障,因此也就乐此不疲。葛优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就以大智若愚、冷面热心、有点小坏的慢半拍冷幽默,受到了一大批观众的热捧。特别是从《甲方乙方》起被冯氏喜剧片类型化以后,他与贺岁片之间的市场价值实现了相互成就,直至当今被推到顶峰,大有贺岁片缺了葛优不行的味道。这种现象,与央视春晚缺了赵本山小品不行的关系殊途同归。说到底,央视春晚一定要让赵本山小品压轴,是为了提升观众的期望值,确保央视大年三十晚间的收视率,而导演们纷纷争抢葛优出演贺岁片,也就是为了通过明星的号召力确保票房收入。一时间,仿佛葛优成了导演们应对巨大票房回收压力的“定海神针”。

在功夫片方面,媒体前段时间一直在谈论动作演员甄子丹已经被“过度消费”了。作为一位明星,更具体一点,作为一位喜剧明星,葛优毫无疑问是一个优质资源,就好比东海油气田一样,也是一片“富矿”。长期以来,葛优被投资方、制片方、电影院线疯狂地开采。今年,他真的会被“过度消费”吗?我看也未必,问题的解答还得等到年后算账再说,广大电影观众是最好的评判家,票房收入自会证明一切。如果葛优真的成就了“葛十亿”的名声,成为了当今贺岁档里的“票房英雄”,明年他就将会更加炙手可热,甚至还能拍到三部以上的片子。当然,葛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未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持续提高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和娱乐口味,他就是被电影业界再可劲儿地宣传,被大众媒体再使劲儿地炒作,最终他也是要被“过度”的,甚至是会被“采空”的。

上一篇:立陶宛共和国克莱佩达市 下一篇:深冬.质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