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听课评课

时间:2022-07-10 06:48:23

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听课评课

摘要: 听课、评课是各校教研活动的常规方式,也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有效过程。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手段更好地听课评课,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听课 教学水平 评课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研究的今天,开展听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找出彼此的差距,教师才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听课、评课呢?

一、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

关注教师的教主要包括:讲解的内容是否抓住了本节课的关键,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也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要看授课教师是否通过教学设计,在本节课完成了某个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或是突破了学生知识掌握的障碍;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授的知识,又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在课堂上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景,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了哪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及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授课教师的板书是否字迹工整认真、位置合适、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等。

二、观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气氛是弥漫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如果这种氛围是和谐融合、民主平等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我们听课时,应观察教师能否在提问学生时做到善于倾听学生,允许学生自由独立地发表见解;观察教师是否能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是否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观察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多说,尤其是在讲解练习答案的时候,是否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尽量使学生发展思维;教师是否经常使用这样的课堂用语: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三、善于捕捉和发现别人课堂上的闪光点

教师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在听别人的课的同时,一定要以谦虚的心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和发现授课教师的闪光点,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多想想:哪些地方比自己好?好在哪里?我怎样学?用欣赏的眼光来感受教师的语言、板书、课堂结构和设计,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

四、反思课堂当中的不足之处

自己上课,不容易发现问题,反而易导致固步自封,自我满足。如果你坐在别人的课堂上,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听别人的课,自然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很容易发现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其他教师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来认真反思:究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若是自己讲此课,应该如何避免?

评课是听课活动的延续。我们知道所展示的公开课,只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极小部分,而这个部分有可能是上节课的继续,也可能作为下节课的铺垫,作为“继续”与用来“铺垫”,情景和走向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来评价这节课呢?

首先,要以平和的心态来探讨,不以完人的态度苛求一堂课,不用单一示范的眼光评价是非。因为有的示范课是注重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培养,有的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有的是调动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有的也许是用来进行一项训练,反复操练。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是“加重负担”,也许这正是教师出于某种考虑而特意安排的;这堂课被老师当作“讲座”了,我们也不能归之为“一言堂”,也许这正是老师将多时酿就的“压缩饼干”为学生某个方面的“短缺”注入的独特营养。

其次,评课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按常规,执教者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课上完了,要等待专家或是同行中代表的“说三道四”,而且由于点评者都有头衔,老师很难“说明陈述”,弄不好会被误认为“强词夺理”。而以讨论的方式开展评课,从客观上为“百家争鸣”创造条件。课,或许是同一内容,但怎样上可以是千姿百态,各有侧重,而讨论最重要的是把背后的话放到台前来,并进行自由的交换,这有利于兼听则明,有利于进一步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真正的一堂好课,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有着恰到好处的衔接,有着波澜不惊的平实,说到底是教学规律的映照,而不是需要形式上的完善和内容的面面俱到。所以,不能光凭一堂课来衡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听课、评课活动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坚持听课勤反思,必将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英语周报.

上一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下一篇:反思教学,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