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师生成长的财富

时间:2022-07-10 05:06:55

经历:师生成长的财富

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是其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挑选了《查找资料》这一课作为公开教学主题。研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历了山穷水尽,感受了柳暗花明,更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下面是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在2012年新改版后的一课。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让学生体验提炼从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提炼出关键词的过程,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随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一套福建历史名人资料卡片,进而感受福建历史名人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教材充分体现融合课程资源,不但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起到了爱国爱乡的教育作用。

实践:山穷水尽疑无路

首度设计: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奥运明星谈起,让他们查找奥运健儿的信息。看起来,学生似乎已经懂得查找奥运健儿的信息了,但事实上学生其实并不能理解关键词的概念和其在查找资料当中的作用,更谈不上触类旁通运用查找资料的方法查找其他资料了。“触类旁通”是学习信息技术重要的方法,面对这样的结果,笔者思考如何改进教学。

二次修改:预设当学生遇到不会运用关键词进行查找时,让其借助课本,找一找、划一划看看什么的词能称之为关键词,或者关键词具有什么特点等等。原本以为有了这个预设,学生应该会理解关键词这个重要概念了。然而试教之后,结果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的操作时间被压缩,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本节课的创新活动――制作摘录卡;其次,书本呈现的例子是“郑成功的简介”,与课堂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过程在这里产生的“脱节”的现象。教而知不足,于是有了新一轮的修改。

三改设计:这次把原先的“查找奥运健儿”的任务直接换成“查找郑成功简介”。通过第二次的试上,学生就能凭借文本,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及其特点。但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也耗费了一定的时间,虽然,看似有在学习什么是“关键词”,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也都知识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是影响到了后面创新活动环节的完成。还有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为教科书在呈现关键词这个概念时,用的是“郑成功简介”这个例子,而创新活动是“查找关于展现福建名人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这个大跨度对学生而言,显然是有困难的。

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修改和两次试上,笔者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经历提炼关键词的过程与创新活动的矛盾,这里面除了有时间的矛盾,还有认知程度不协调。笔者有点山穷水尽的感觉了……

反思:柳暗花明又一村

困惑的日子里,一直琢磨着如何解决教学中矛盾。忽然想起金庸笔下的“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的招数。联系到这堂课,在引导学生凭借文本,理解“关键词”这个概念,其实也是一个提炼概念的过程。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利用把课本关于“关键词”的文字描述当做是一种资源,让学生回到课本就这段话进行提炼,把提炼关键词的过程全部打碎,再进行重新整合呢?

随即,笔者进行了第四次教学设计的修改:直接向学生呈现“查找关于展现郑成功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让学生来说说这句话中包含哪些关键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到课本,再次提炼书上关于“关键词”描述的关键词句。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说一说什么样的词可以称之为关键词时,其实也是在经历一种关键词提炼的过程。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掌握关键词的概念和提炼的基本方法,也解决了这部分知识难度和创新活动的断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试上,学生确实能掌握关键词的概念和特点,也都能完成创新活动当中2~3个名人资料卡片的制作。

顿悟: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历就是财富,为了学生经历体验提炼“关键词”的过程,我也经历了教与学的过程。这其间无论痛苦、徘徊、快乐或感动,都是专业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查找资料》教学研讨中,我豁然开朗:资源无处不在,意在合理整合,促进和谐教学。

一、扎实挖掘课本资源

在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经常把课本放置一边,学生也慢慢不带课本。其实,改版后的信息技术教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教材着力展现福建在新时代海西建设当中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兴趣和审美情趣为主线,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探究、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所以在处理教材上,应该读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并对教材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利用,使课本也成为教学上的一种重要的资源。

二、切实把握教学线索

就这堂课而言,提炼关键词是这堂课的重点,笔者在最后设计时,始终把这条线索贯穿于整堂课。学生看似在完成一个学习摘录卡的制作,其实在查找资料、理解关键词概念、制作摘录卡,包括后期运用评价表进行评价时,笔者都在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处处都有“关键词”、处处都在“提炼关键词”……

三、真是体验资源整合

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技术当中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而且也会经历了一把融合了信息技术和语文两门学科知识的过程。从新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看,信息技术知识往往伴随着一些其他学科内容作为载体,这样才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血有肉,变得生动许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应该把目标、设计、评价等作出系统的考虑和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一篇: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幼儿园养成教育有效 下一篇:快乐小农夫,动手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