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欣赏体验学习策略

时间:2022-05-10 06:56:35

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欣赏体验学习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在中国家庭中占据着今非昔比的地位,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能让每一个孩子能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接收知识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来说,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对它保持长期的热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创造把握和挖掘数学的美,让孩子们能最大程度的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将教师本身学数学的美好经验分享给学生,并以此启发学生自主的养成创造对于数学的欣赏体验。

一、体验欣赏数学本身的美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这是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所的至理名言,这句话也简单的给人们揭示了数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只拥有真理而已。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材不再似低年级那样浅显简单,高年级的教材已经开始涉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几何图案等等,可是如何从这些看似条条框框有零有角的数学文字中,去领略它对称的方形、圆滑和谐的圆形、复杂多变的曲线以及数与形的协调这些数学独特的美的观感呢?如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奇异之美呢?

数学的简洁之美随处可见,最显而易见的便是阿拉伯数字了。一个简单的数字“1”,可以表示多种物件,小至一个颗粒物,大到一个宇宙。再比如说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比较简单的有规则的几何图形的求面积公式,求提及公式,大都简洁明了,适用于所有满足条件的物体,只要保证计算精准,一定能算出正确结果,更能根据一些实验推理得出一些规律来。

数学的和谐之美则体现在数学文字的统一性、对称性、匀称性和有序性上。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所有的物质研究都不能离开数学这个基础,否则一切研究都没有计算依据,一切定律也将不存在。数学是确定数形之间相对关系的一种科学,它拥有一种有序的排列美,如自然数的数序。数学是对图形的另一种解释,例如圆形,数学中用以任意一条直径成轴对称来定义,这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和谐对策之美。

数学的奇异之美是通过数学千变万化的数字规律来体现的。世界上有太多的奇迹是用文字无法解释的,但是通过数字来类比,有时候却能够起到最好的解释作用。数学中很多问题新颖,结论也是千奇百怪,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的,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同一个答案,这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关键手段。当一个新的数学发现被他们自己在摸索中发现时,那时候数学给她们带来的震撼是相当巨大的,得到的知识和技巧也是巨大的。数学的奇异之美是激发学生进行精神探索的一种动力。

二、体验欣赏数学创造美

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和创造是数学的生命线。这也充分表明了创造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创造不仅是推进人类社会的动力,更是推动人们不断发现美的原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产生强大的创新欲望,那么势必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一旦创造得出了一个结果,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数学的魅力将会更加吸引人。如果教育者总是在教学过程中刻板的传输数学的定义,不做任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学生们会认为数学过于呆板,了无生趣,逐渐便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些由数学原理无法解释的谜题给大家思考,娱乐的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如果能过完成体验学习的过程,那么一定能构建出更系统的知识建构系统。体验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方法来对事物进行新的理解,能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的尊重以及探索的愿望,对物质世界的规律也会更加有热情。

三、体验欣赏数学的方法

数字主题图的出现无疑是数学教育上的又一里程碑,数学主题是针对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为了介绍某一个数学定理而创建的唯一的对应的数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主题图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事物的特点,应该进行有针对性、有条不紊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角色和对话,让他们明白图画中的主要对象,能够正确区分各角色之间的对话,明白主题图中发生了什么事件,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指导学生理解对话并延伸对话,让学生能够理解主题图中的数学含义。其次,在让学生熟练掌握认图后,教师需要有层次的去引导学生将主题图情景中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提炼出来,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用多种方式去引导。最后,在学生完全接受该主题图表现的数学事件或定理时候,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数学理念和知识引用入生活中,发挥学习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教学案例:《现代小学数学》新读本第六册――丰收的果园

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提问学生: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接着,提问学生:根据图能不能提一些关于数学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附加一些条件,加以引导。最后,老师安排学生自由提问,并进行小组交流。老师根据提问以及学生们的问题总结归纳进行整理分类,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回答后,留下课后习题。

经历了一个提问、交流、分类、再提问的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数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欣赏数学之美。

总的来说,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掌握合理的方法,正确的运用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让更好的去帮助学生成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如何协调好老师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健康课中生态教学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