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调整教学预案动态生成精彩课堂

时间:2022-07-10 04:04:13

恰当调整教学预案动态生成精彩课堂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是不可能与课前预设一样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从而让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在动态生成中趋向合理,走向完善。

一、预设目标在生成中随机增减

目标的预设是每一堂课前教师反复思量的,但这并不意味它必是教师行为的唯一指针。课堂教学具有现场性,它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中。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知识储备的充足与否,学生学习情绪饱满状态的差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对预设目标进行不断的修正:删去不合理,不完善的目标,补充遗漏,升降目标的定位,从而即时生成与教学完全匹配目标。

1.删繁就简 有的放矢

当我们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他们一起将教学预设由“虚拟状态”向“实际空间”层层推进时,往往就会发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此时教师就应果断删减教学目标,立足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有所侧重地完成部分教学目标。在设计《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教学时,我预设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领悟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所蕴涵的哲理;(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哲学家怎样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们用美德来净化自己的心灵的。为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对于“如何铲除旷野里的杂草”的问题,哲学家的弟子们想到了哪些办法?你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2)一年后,弟子们重又来到了那片旷野,看着眼前金黄的谷子,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3)你觉得哲学家的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在初次试教时,学生在讨论“你觉得弟子们的方法怎么样?”的问题时用了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删减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上,从而进一步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避免产生教学目标的达成浮光掠影,学生学习的活动走马观花,教学的流程生拉硬扯的现象。

2.随机增补 超越预设

套用英语语法中时态的表述,我们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一般过去时”,而课堂教学则是“现在进行时”,学生在课堂这一“现场”中的表现,时而群情激动,思维活跃;时而被动懒散、拖拖沓沓;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当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时,教学就会提前完成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应随机提高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实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使教学更能有的放矢;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目标就是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实现了超越!

二、教学流程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1.让“意外”成为教学资源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课堂上遭遇学生突然问题的“袭击”,教师要敢于重新定位教学的节奏,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比如某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全班学生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这有益的动态资源,如果我们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

2.让“需求”成为调整标准

我们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广度、速度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估计,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敏捷,这时教师应加快教学节奏,随机调控教学流程,学生已掌握的不费时,学生急于想读的不滞后。在教学《碧螺春》时,课前我让部分学生带了些碧螺春,本来打算等学生通读了课文之后再泡一些茶让学生观茶色、闻茶香、品茶美,课伊始,我发现学生就已“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碧螺春茶的风采,于是我就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直接进入泡茶、观色、闻香、品茶环节,学生学得饶有兴致,对文本语言的体会也就更直接、更生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学的标准之一,让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成为相伴相生的有机体。

上一篇:想象,助推学生快乐作文 下一篇:再谈提高聋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