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和酚磺乙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不恰当使用

时间:2022-06-18 05:01:53

氨甲环酸和酚磺乙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不恰当使用

基本情况与过程

患者,男,73岁。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淡红色全程肉眼血尿,血色较为鲜红,伴有多量细小血凝块,尿频、尿急、尿痛明显,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严重时难以忍受,尿线变细,每次尿量减少,终末滴沥明显。经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渐有小便点滴状至完全不能排出,下腹胀痛持续性加重,患者遂到我院急诊,以尿潴留收入我院泌尿科。患者有5年高血压病(未规范治疗)和阵发性胸闷、气急病史,且近7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进食后加重。门诊B超示:前列腺明显增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膀胱镜检查术,发现邻近前列腺表面不光滑,黏膜粗糙,有活动性出血,膀胱内较多血凝块。诊断或原因:膀胱出血。由于检查时一直有膀胱颈活动性出血,术后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氨甲环酸1 g+酚磺乙胺,1次/日,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 2.5 g+维生素B6 200 mg,1次/日,静滴;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匹胺钠(抗力欣)2.0 g,2次/日,静滴。第3天夜间,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含硝酸甘油30分钟未缓解,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立即转心内科治疗。

原因分析

该患者近7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进食后加重,且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达到200/110 mm Hg,在院外未进行常规抗高血压治疗,体型肥胖,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高危人群。

氨甲环酸化学结构与赖氨酸相似,因此也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吸附,从而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所降解和溶解,最终达到止血效果。本品尚能直接抑制纤溶酶活力,减少纤溶酶激活补体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如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器官的外伤或手术出血。

应该说,其适应证是正确的,但此药的注意事项别提示: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慎用,大量血尿患者为禁用。此外,酚磺乙胺能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

同时,维生素C也具有较弱的促凝血作用。这些都为患者进一步的病情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药师提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高危人群,最好采用手术止血或局部止血的办法,如凝血酶膀胱灌注。

若治疗上有矛盾,应尽量采用止血药,同时消除或控制诱因,如感染、高血压等,这样有利于出血的控制。

用药时首先要了解该药的适应证、禁忌证。氨甲环酸说明书注意事项别提示:氨甲环酸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慎用,大量血尿患者为禁用。

用促凝血药时应结合病因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药,该患者可选择局部用药。

上一篇: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一篇:青霉素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