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2-07-10 03:25:45

技术进步对设计的影响

技术的重大进步为人类的文明一次次带来飞跃性的变革。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和最初的城市化发展;而汽车的普及,使“城市郊区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城市聚集形态的又一变迁。而随着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技术进步又将为我们的城市集聚形态带来怎样的变革呢?让我们以人居――工作模式的演进为例展开分析。

1.封建时代的初期,人们的居住――工作模式可以认为是“店宅合一”(即“居作合一”)。作坊式的店面位于寝房的底层,作为商与居的功能分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产业分工的要求,作坊式的店面与寝房开始分离,“商与居”的功能分区逐渐得到凸现。商业街也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性场所成为了城市空间的一种新的聚集形态。这种前店后宅式的格局存在了相当的时间,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的格局才伴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分工的进一步要求而被打破。

其后的城市空间结构聚集被赋予了诸多模式化分析,从同心圆理论到扇形理论,乃至多核心理论,它们均是以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理论为基点而建立的,同时也是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使人们的“居住――工作”被禁锢于“两点一线”这一新的却是丧失人性的,令人们无比沮丧的模式之中。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同时,信息产业也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3.SOHO,这种新的集办公、居住双重功能于一体的居住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破时空限制,人们对传统的办公、学校、购物中心等公能性场所的物质性依赖有了较大减弱,令人憎恶的点到点式的工作模式被轻松的居家办公取代。由此,“居住――工作”模式在经历了一种螺旋上升后发展达到了信息社会崭新的“居作合一”。

从表象上看,这种藉由“居住――工作”模式的演进而表现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正使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带来的众多功能性空间场所失去其存在意义,电子商务的崛起使这些场所风光不再。实质上,它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ADLS为居家办公提供了技术保障,虚拟世界让距离的界限几乎不再存在,人们在其间办公、购物、学习……谈情说爱、恣情自我。另一方面,在虚拟背后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则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人”,我们心底深处的不可替代的对现实交往的深深依赖。

时下,之所以越来越多的“某某古城”被开发成新的旅游景点而人流如织,之所以越来越多的游人拥向欧洲的中世纪古城去怀古感慨,是因为人们对那种近人的尺度和密度的向往,更是因为人们对在那种尺度和密度中发生的交往的向往。传统中国城市空间元素――街道和院落与传统西方城市空间要素――街道和广场,这些积极的城市外部空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成为人们日常现实交往行为的发生场所。无论是宗教性的教堂广场、世俗化的市政厅广场还是市肆中人群熙来攘往的街道,它们均以开放性的空间氛围和保护性的空间围合含纳了人们无拘无束的交往。

恶性膨胀的城市导致众多人性化交往空间的飞速消亡,与此同时,INTERNET的迅猛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钟情于“虚拟交往”,以此逃避消极的城市。人们钟情于网络世界的纯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他们能在这个“世界”中得到许多与现实生活中同样的经历,或更多现实中得不到的新奇体验。但我们应注意到网络上的虚拟交往是一个略带一点自恋意味的“闭锁的”王国,犹如婉约精致的江南园林或离宫别院,它们只是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元素,在心灵的“城市”中最积极的“空间要素”还应是现实意义上交往的满足感,正是这样的“广场、院落和街道”才能真正的架构起一个的丰满的“城市”,一种完美的内心体验。我们无法想象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中,人们沉溺于虚拟的交往却对现实的交往熟视无睹,在网络上完成一切却足不出户――“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何其凄凉的景象。社会的人类对交往的需求不会仅仅停留在虚拟交流的层面上,人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的来自他人的认同感、呵护感和满足感,缠绵悱恻的网恋中最令人怦然心动的还是两个人真正见面的那一刻,“定终身”还是“见光死”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靠现实的交往。

正是基于这种物质屏蔽背后的思辨,我们有理由认为,网络不是万能的,虚拟世界的交往不能代替人们的物质性需求――对现实的心理依赖。同时,传统空间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萧条后,会因其功能性质的转化而迎来其“第二生命”,城市空间的聚集形态毫无疑问会因为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而产生深刻的变革,但现实的交往场所将一如既往的成为城市空间的主角。在一个现实与虚拟并存的世界,人们对现实的交往依然无可替代,这毋庸置疑。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未来的信息社会,由传统资源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导致的对环境的破坏逐渐得到缓解,环境质量因新兴的、可持续的信息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一片绿意盎然中,绝对功能分区的单一城市格局被打破,代之以人性化的田园般的复合型城市聚合形态,亦如西谛梦幻般的构想。多核心的组群状城市替代“摊大饼”式的单核心同心圆城市,在各自相对对立的城市小组群中,人们的功能性出行距离大大降低,在家中工作,在家中购物,在家中接受教育……享受着网络带来的舒适与惬意,无需忍受在恶劣的城市交通条件中“点到点”的煎熬。而为了达到人们心理交往的现实性需求,传统的功能性空间被更多地改造成为了人们的交往场所,成为了新的“交往公园 ” ……

在未来的信息世界中,建筑师何为?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一点可以相信,技术的进步将不断的改变我们的观念,也将是设计的永恒推动力。

作者简介:

程李禹,毕业于199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9年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从2001年至今在上海工作,对于建筑设计有较深的研究。

上一篇: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