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探析

时间:2022-07-10 02:16:49

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探析

【摘 要】分析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的背景,探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地方旅游课程 广西节庆旅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76-02

所谓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课程来源开展的教学活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高职旅游院校有些课程已涉猎地方文化的有关内容,但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拟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

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的背景

在多年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经过认真总结和提炼,挖掘广西节庆文化资源,开设了广西节庆旅游这一地方旅游课程,以满足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需求。该课程开发的背景如下。

(一)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旅游院校不仅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阵地。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渗透地方特色文化,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担当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为广西经济社会文化服务的职责,大力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实属客观需要。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其建设的水平、质量决定了高校办学的育人质量、层次和特色。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课程设置的本土化和个性化,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此外,特色课程及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基础。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旅游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需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可让学生加深对广西地方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方特色文化,从而为其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二、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具体开发

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授课对象为导游专业学生,时间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讲授。

(一)课程性质方面。广西节庆旅游是以广西丰富的节庆文化为基础,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旅游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广西、建设广西的情感。

(二)课程目标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设置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着力培养掌握广西节庆文化内涵、对广西节庆旅游既有宏观认识又能具体分析、能为广西旅游强区建设作出贡献的旅游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广西节庆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相关知识,认识广西节庆旅游的特点;能使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处理有关资料,达到较高的以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对广西节庆旅游进行讲解的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能在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广西节庆旅游的基本策划。

2.过程和方法方面。能使学生通过课堂讲解、资料检索、课外实践等方式,了解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等。利用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实地观摩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旅游策划等形式进行创新展示,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策划、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广西节庆文化的内涵;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节庆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广西节庆文化的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旨在实现以广西节庆文化为代表的广西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院校课程设置之间的有机结合。根据旅游院校学生可接受的水平、方式与内容,选择和梳理广西节庆旅游资料,形成一套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在内的课程方案。大体而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庆旅游的内涵及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介绍;第二部分。以节庆旅游理论为指引,以节庆文化为主线,通过专题方式对广西各地的旅游节庆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第三部分,以旅游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旅游策划方法为原则,对广西各地旅游节庆进行策划,撰写节庆旅游策划书。

(四)教学方法方面。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笔者尝试了多种灵活多变、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

1.研讨探究的方法。根据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可以通过民主、平等的研讨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专题内容都可以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讨论的形式既包括课后讨论,又可以是课堂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积极组织学生查阅与广西节庆旅游有关的资料,开展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比如,结合“广西节庆旅游案例分析”专题教学,让学生展开调研讨论,总结广西节庆旅游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而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投身旅游行业的必备素质。

2.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借助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的重心从课堂讲授转向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特点,笔者将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细化为若干个学习任务,然后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笔者根据需要,适时提出一些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对涉及的一些知识点作出说明和解释。比如,在“广西各地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先将学生按每组5~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广西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任务,各小组成员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和课前训练,再以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导游词讲解的方式完成事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由笔者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3.实践应用的方法。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安排一定的课时带领学生就近观摩各种旅游节庆,并积极参与节庆导游讲解及其他服务活动,如桂林大学生樱花节、古东景区泼水节、龙胜红衣节、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在参与旅游节庆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实践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广西节庆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广西节庆旅游策划主题活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选题、调研、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撰写策划书、制作课堂展示PPT和小组代表课堂讲解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评价方式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评价,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学生可选用导游词创作、课堂讲解、课件制作等形式完成考核任务;另一方面,将学生在材料准备、集体讨论和实践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畴。

1.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而言,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广西各地节庆的历史、内容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能力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查阅有关资料对广西节庆旅游现象作出分析、解释,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制订广西节庆旅游的策划方案,能否通过语言、文字和课件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搜集整理广西节庆资料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能否利用多渠道检索获取有价值的资料,能否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实践性和活动性是地方课程的两大特色。因此,其评价的重心不能简单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仅仅考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而是要侧重评价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态度与精神。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广西节庆文化的兴趣和态度;对广西节庆旅游事项的认识与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探索精神;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总之,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婷.地域特色课程资源支持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探讨与实践――以咸宁学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10)

[2]吴丽萍.旅游业助推广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活力[N].广西日报,2013-07-01

[3]张新南,张骏.高职旅游类项目课程开发范式及实施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4]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06(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度一般项目A类立项课题(2011JGA178)

【作者简介】康忠慧(1983- ),男,江西南康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文化。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高职校园文化评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应用”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