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之初探

时间:2022-07-10 01:46:11

股东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之初探

【摘 要】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法定权利,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请求权。相对于实务中出现的因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提起的诉讼而言,我国《公司法》中对其规定还比较粗陋。由于我国《公司法》中未对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可能造成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归纳总结部分优先购买权不宜行使之缘由,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思路,以便对实务中出现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股东优先购买权; 部分行使; 同等条件; 公司章程

一、问题之提出

某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王某拥有公司51%的股份,因出国定居欲转让该股份,其邻居张某欲以每股8元4角购买,王某表示同意,而拥有公司31%股份的股东马某欲以此价格购买王某51%股份中的20%的股份,王某不同意,张某也不同意购买余下的31%股份;而马某认为自己是在行使优先购买权,王某认为马某可以就51%的股份行使优先购买权,而不能只就20%的股份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此案就此陷入了争议。

本案涉及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规定,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的法定权利。股东优先购买权是指公司其他股东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当股东拟转让其股权于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第三人购买该股权的一项权利。优先购买权制度很好地照顾了有限责任公司资合与人合的性质,在尊重转让方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了其他股东的权利,体现了对老股东对公司贡献的承认,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然而,如果股东主张只对拟转让的股权的一部分进行优先购买,即股东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其是否应得到允许,依据是什么?由于我国《公司法》未对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作出明确规定,学者们各抒己见,争议很大。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以便对实务中出现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争论之焦点

对于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问题,我国现行《公司法》对此无明文规定,理论上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学说。肯定说认为,在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其出资时,其他股东对转让的股权可以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其主要理由是:第一,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符合立法本意,《公司法》之所以对优先购买权作出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资两合性,通过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可以实现其他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维护股东的既得利益及公司的稳定,维持公司的人合性;第二,《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但并没有规定禁止股东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认为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行;同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是可分物,法律允许对其进行分割、部分转让。

否定说的主要理由是:第一,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违反了现行《公司法》中有关“同等条件”的规定,往往会损害转让方的利益,使转让方的转让成本加大;第二,特定比例股权的转让实际上包含公司控制权的转让,如果允许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因无法实现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对剩余部分的股权一般也会拒绝购买,这时,股权转让的标的物已经变为随特定比例股权而存在的公司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具有不可分的性质。

当然,上述两种不同观点可以说是各有道理,伯仲之间难有定论。笔者认为,对股东可否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股东拟转让的股权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股东部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在没有章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笔者主张应该原则上禁止,例外允许的制度。

关于部分优先购买权能否行使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立法精神及股权是否可以分割等问题上。笔者认为,部分优先权的行使涉及到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冲突,究竟谁的利益优先涉及到《公司法》的价值趋向问题。因此,讨论能否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必须讨论《公司法》的规定及精神,同时对股权是否可以分割加以研究,尊重公司章程的特殊规定。

三、部分优先购买权不宜行使之缘由

既然我国现行《公司法》没有对优先权能否部分行使作出明确规定,那么需要在现有的相关内容中发掘立法的价值趋向,需要从现有规定的内涵与外延中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

(一)从我国《公司法》的立法精神看部分优先购买权的不宜行使

根据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资两合性的特点,有一定的封闭性。公司立法对股权转让进行一定的限制,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为了保持股东之间的亲密关系,保障股东及公司的合法权益,以调和资源利用与安全利益维护之间的矛盾。然而这种限制是有条件的,我国《公司法》第72条虽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外转让股权要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同时规定股东不同意,要自己购买,不购买视为同意转让。可见立法者在各方利益无法兼顾时,更倾向于保护股权的可转让性,使股东更顺畅地退出公司。同时在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要求其提供同等条件,也体现了对转让方的正当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公司法》在不损害转让方权利的前提下对其他股东的照顾。

《公司法》此类规定体现了该法的价值倾向,对有限公司股权的转让只限制受让对象,而不对转让本身设置障碍,是在维护转让股东利益的前提下照顾公司的人合性。这种照顾不是无条件的,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不损害转让方的利益。因此,考虑部分优先权的行使,必须首先考虑是否对转让本身造成障碍,是否损害转让方的利益。而股东优先部分购买往往影响股权转让的顺利实现。

(二)从“同等条件”的界定看部分优先购买权的不宜行使

《公司法》第72条明确规定了:“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由此可以看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必须以“同等条件”为前提。遗憾的是,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同等条件”进行明确界定。在现行立法条件下,“同等条件”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明确是部分优先权产生争议的基本原因。《公司法》对“同等条件”的设定体现了公司法的立法精神,即在行使优先购买权时应不损害转让方的利益,因此“同等条件”的界定必须以转让方的利益为考量标准,以受让方的购买条件为依据。可以肯定的是,此处的“同等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的高低及价款的支付方式,这是因为股权的特殊性,股权的价值与股份的数量有紧密的联系,而不是股份数量的简单相加,因为股份数量关系控制权,而有限公司普遍奉行的法则依然是资本多数决。因此界定“同等条件”时不宜完全不考虑股权的数量,股东部分购买股权会损害转让股东的利益时因不具备“同等条件”而不宜行使优先购买权。

(三)从股权的特性角度看部分优先购买权的不宜行使

表面看来,股权是可分的,因为作为股权基础的股份是可分的,但股权具有复杂性,股权可分为自益权(财产性的权利)和共益权(非财产性的权利)。前者主要指股利分配请求权,股份转让、抵押和继承的权利,股份购买请求权,股份转换请求权,剩余财产索取权等;后者如股东大会出席权,重大事项表决权及审批权,查阅公司各种文件账表的权利,质询权,对董事的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等。从自益权角度看股权具有可分割性,但从共益权角度看,股权的可分割性就受到了质疑,因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奉行的还是资本多数决原则,特定比例股权的转让实际上包含公司控制权的转让,从这个意义上讲,标的物具有不可分的性质。

在具体股权转让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股权的特殊性,股权既可以分割也具有整体性,在整体转让的情况下,是不能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但部分优先权的行使不损害转让方的权利时,可以允许优先权的行使,比如股权分割转让的情况下。

四、解决之思路

我国现行《公司法》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按照私法自治的原则,把公司法的一些强制性规范修改为授权性规范或任意性规范,尽量减少法律强制性干预,增强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赋予公司团体更多的意思自治权利。在不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的,应当尊重其规定。依据《公司法》第72条第4款的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说明了在股权转让方面公司章程优先于公司法,也彰显了立法者期待公司章程对此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的立法意图。因为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契约,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轮反复协商达成的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妥协,既能体现股东的整体利益,也可以照顾到公司具体的情况。因此,解决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问题最好是通过公司章程进行明确。

依据上文所述,部分优先权的行使极易导致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在处理部分优先权能否行使问题上,必须尊重股东的自由意志,因此必须尊重公司章程的特殊规定,在公司章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景下,需要考虑立法规定与立法价值趋向,而我国《公司法》对优先购买权能否行使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没有公司章程与《公司法》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必须依据《公司法》价值趋向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思路如下:

(一)章程规定的优先性

现行《公司法》更崇尚公司自治,在股权转让问题上,《公司法》也明确规定章程优先的原则,体现在《公司法》第72条第4款:“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由于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契约,既能体现股东的自由意志,也可以照顾到公司具体的情况。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选择便是章程的明确规定,包括部分优先权能否行使、如何行使的问题。

(二)从利益保障角度界定优先购买权能否行使

在没有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立法精神与立法规定来看,《公司法》对有限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只限制受让对象,而不对转让本身设置障碍,是在维护转让股东利益的前提下赋予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优先购买权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不损害转让方的利益。因此,考虑部分优先权的行使,必须首先考虑是否对转让本身造成障碍,是否损害转让方的利益。

综上,笔者认为股东整体转让其股权时,其他股东不能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除非受让的第三方同意,因为如果受让方不同意,而其他股东可以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此时必然损害转让股东的权益,使其收益减少或者转让成本提高。因此本文开篇时所引的案例中,笔者认为股东马某不能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除非公司章程作出特别规定。那么,要是在股东分割转让股权的情况下则可以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例如股东甲将其股权分为A、B两部分,把A部分卖给丙,把B部分卖给丁,如果股东乙欲以同丙的购买条件同样的条件购买A部分股权,此时是允许的,因为股东乙是以“同等条件”行使的优先购买权,同时并不损害转让股东甲的利益,因此在股权分割转让的情景下,优先购买权针对该分割部分是可以行使的。

总之,部分优先权的行使涉及到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冲突,纠纷往往难以避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借助公司章程解决此类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用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吴庆宝.权威点评最高法院公司法指导案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 张海棠.公司法适用与审判实务(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上一篇:政府市场与财政的“三主”逻辑 下一篇: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损失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