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7-10 01:20:00

对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型财政管理模式,它可以有效改善事业单位理财环境,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作者主要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并提出在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集中核算 集中支付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经营方式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财政拨款,因此落后的分散理财模式已不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在国家财政预算制度不断改进中,建立单一账户制度并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成为发展趋势,研究这一课题具备实际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现状

传统的分散理财模式,难以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致使资金管理混乱,资金利用率低,经常被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法途径挪用、挤占或截留,造成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坚持贯彻委派制的精神,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发展。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模式,即由财政部门成立的核算中心对单位款项进行结算和核算,单位只设报账员而取消会计和出纳。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电算化基础好,计算机网络建设较成熟和网络管理较规范的单位集中核算更为高效顺畅。因此,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财政管理是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的关键。从市场角度来看,加入世贸以后,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出现跨国界流动,企业要想在此环境之中始终长盛不衰,就必须将财务集中管理改革深搞下去。那么,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中又取得什么效果呢?现总结如下:

1.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过去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基本状况是单位人人有票据,账随人走,人走账无。这样以来,会计法和相关制度根本无法执行,许多条款都变成形式。实行集中核算后,原来所有会计业务便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素质更高,各项业务工作更规范,就保证了核算结果的真实、完整和统一。另外,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分工更明确,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相互制约,有效遏制了无头账、账外账的现象。

2.会计监督功能得到有效落实。众所周知,在事业单位腐败现象是屡见不鲜和屡禁不止的,其本质在于会计管理上的缺位,致使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真账假做,假账真做”,从中谋取利益。实行集中核算后,不仅各个方面规范了单位财务行为,还将会计人员与单位彻底分离,这样会计人员就可以毫无顾及的行使自已的监督职权,使监督职功能得到真正发挥。另外,监督功能的实现使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更加透明,更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3.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开支项目非常多,开支也没有标准,可以说花钱如流水,碰到审查了,想办法搪塞过去。当然,被查出来也无关紧要,大多是对事不对人,最后会不了了之。实行集中核算后,资金统一调度和管理,一些单位很难再变着法子花钱。另外,资金集中调度还有效平衡了各单位的贫富差距,防止一些单位过多沉淀资金,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仍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会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事业单位实施集中核算也同样如此,如将资金管理权和会计核算职能移交至核算中心,大大限制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1.部门预算管理基础不够规范。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集中核算实施时间不长,相应的管理制度还很粗放,很难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之中,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单位收支管理。另外,上级主管部门与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能不健全,缺乏执行力和约束力。不能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不能细化项目预算,财政性资金随意支出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2.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实施集中核算后,政府开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控制财政采购性支出,有效遏制了财购资金的铺张浪费。但是,政府采购机制不够完善,采购规模及范围相对狭小,只能对一些贵重商品(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进行约束,而其它商品、服务等只能维持原有方式。政府配套采购机制的缺失,使集中核算的难度大大增加。

3.经费支出标准不具备科学性、统一性。虽然事业单位具有财务审批权,但资金的支付权在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当前,各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不统一,即使规定了相应的标准,也因各种原因不能按规定执行标准。另外,实行集中核算后,还经常出现事业单位请支付经费而核算中心拒绝的情况,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与核算中心完全分离,这样各方的认识就会发生改变。如单位领导认为财产物资的审核与保管是核算中心的事;报账员认为自己就是各种票据的汇报员;核算中心认为自已的主要职责仍然是核算和监督。各方对职责认识的模糊,必然会产生“真空”地带,这些认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势必又会使不法之徒有机可趁,形成新的腐败之源。

5.核算中心的主要问题。集算中心运作取得一定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它同时曝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原因:其一,设计缺陷。现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有直接单位会计业务的职责和义务,缺少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规章制度。因此,从集中核算一诞生就没有过多机会寻求职能的健全和发挥,行使职能底气不足,不能充分“索权”。其二,认识不足。大多核算人员将精力放在核算上,再加上时间紧、单位多,对诸如监督服务部门预算执行等有所放松。其三,协调不力。核算中心与其它财政部门职能内容有重复的地方,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积极配合。其四,会计人员较少。从目前状况来看,核算中心人员偏少,根本满足不了日益繁重的核算工作,长期这样下去,势必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1.转变观念,为会计集中核算创造良好的环境。事业单位方面,要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宣传工作,使单位员工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这项工作。单位负责人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的相关知识,并按照集中核算办法做好日常结报和管理工作。核算单位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处事标准;要替单位当好家理好财,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入手,建立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可定期或不定期轮岗,以保证资金的运转安全。

2.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许多人将核算中心简单理解成一个记账机构,其实这个认识过于偏颇,核算中心一个更重要的职能是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当收到来自单位的支付申请后,核算中心应立即对支付的内容进行确定,而不能支付完了才事后确认。因此,会计集中核算迫切需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同时,单位报账员与核算中心的联系最为密切,明确他们的职业资格和身份,实施持证上岗制也非常必要。

3.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监督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4.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要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活动。

5.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查报账系统。信息技术对财务领域的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应该继续扩大这一优势,将信息技术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建立一套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财政收支规模,保证会计核算改革的顺利推进。另外,信息管理系统本身的高效性,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是降低会计核算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总之,现行以多头设置账户为基础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已经远远落后时代的脚步,成为国库管理制度发展要求的绊脚石,必须通过改革才能改变这一现状。随着国家财政部门对预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探索,会计集中核算适应了当前形式的需要,因此建立单一账户制,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杨煜红,杨姗姗.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09,(05) .

[2]解鸿领.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6,(07).

[3]林以列.财政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再思考[J].经济视角(下),2008,(11).

[4]王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对策及发展方向[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衔接 下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对财会领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