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10 12:57:59

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林业生产中不断使用,我国林业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最近几年来,立地分类成为林业工作中的新方法,本文从立地分类的原则、方法系统等多个方面对立地分析在林业调查中的运用情况作了介绍和提出了改善的意见。

关键词 林业调查;立地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224-01

森林分类管理是根据森林的不同环境、树种等因素,对森林进行类别的划分,根据不同类别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立地分类是分类管理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应运日渐广泛。

1 森林立地分类概述

1.1 森林立地分类的概念

立地分类是指根据立地特征的相似度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森林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和潜在的林业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分类的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值研究和准确的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的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的关键。因此,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在林业调查设计中采用立地分类法来指导林业建设的发展,这也是立地分类的研究方向。

1.2 森林立地分类的意义

立地分类的目的,是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的林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不同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树种来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和最大的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对不同的的森林,根据立地类型的差别,制定有效的经营措施使之达到最高的森林收获量。

1.3 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思想

系统论的思想。森林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系统,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草木和森林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系统理论是指,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合理的结构才能使功能得到优化,发挥出系统潜在的做大能量。森林分类管理是按树种、地域等原则进行分类造林和育林,以达到最大的森林生产力。

生态经济的理论。生态经济是构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理好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关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森林立地分类追求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好当展与后代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是林业建设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还要做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林业资源的平衡与可持续。森林的立地分类,根据区域的不同环境和经济条件进行林业建设,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中的运用

2.1 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一次林业立地分类的试点工作,对立地分类的方法和步骤等做出阐述:

1)准备。初步的了解了试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现有的林业规划的情况,然后通过实地的考察摸清各地貌类型的立地特征以及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掌握立地分类的在当地实现的大体规律。

2)准备分类系统表。找出本地区林木生产和树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海报高度、坡度、温度和土壤的厚度等,根据不同法立地因子排列组合,建立逐级立地分类系统的试用表。

3)分组调查。根据试用表中所列出的立地分类类型进行实地的调查,每个类型选取三个以上的点调查,并逐个填入调查表表内。进行立地分类工作的可行性调查和现场绘制立地分类的界线。

4)全面的整理。按照分类因子排列组合的立地类型,经现场调查和完善后进行分析,然后将本区域的立地分类与省市级的立地分类区进行衔接,形成本区域最终的立地分类系统,绘制出立地图。

2.2 分类的原则

1)分区分类的原则。我国的地域面积辽阔,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森林资源,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林业工作人员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分区域的划分,分别制定规划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才能知道林业单位进行进行合理的布局,最终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经营的科学模式。

2)多级序分类原则。一般来说,分类越多的的区域的树种分类模式,就越接近与区域自然区位因素和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模式。不同级别的分类有利与进行很好的逐渐控制,有利于森林经营分类的系统化和完善化。

3)科学与实用的原则。立地分类是实现对林业生产宏观控制和干预,以到达引导林业生产的目的。一方面,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对林业生产做出合理的干预和限制;另一方面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确保分类的措施能够符合实际的环境和条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

4)动态分类的原则。多层次、多种类的土地资源是进行森林分类的最基本对象,土地资源岁处于不同的林产阶段,但它是动态的、可变化的,高质量的森林经营分类体系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时间段内的条件和因素进行划分。要依据动态分类的原则,才能实现森林分类系统的稳定、高校和可持续的发展。

2.3 分类的系统

目前我国的森林立地分类以发展的较为成熟,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包括立地区域、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区。以气候因子作为主要的划分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纬度跨度比较大,在不同的纬度上气候条件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立地类型区既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从大区域上对林业生产进行的划分。立地类型亚区。是指以立地分类区内的地貌和水热等条件作为依据,在立地分类区域内进行的划分。如山区、平原、沙漠等的划分。立地类型社区是以中地貌进行的划分,如山区。丘陵和盆地等。立地类型组以地形因子进行划分,立地类型以土壤因子进行划分。整个立地分类系统是逐渐进行的,确保立地分类的效果达到最佳的效果。

2.4 立地类型图的绘制

立地类型图,是在立地分类的调查基础上,对营林和育林做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图面材料。它是直观的反应出各类型在在区域内的实际分布情况,把立地类型进行了具体化,供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据此进行工作的安排和生产。立地类型图的绘制一般需要主要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将地形图的比例尺设定为1:2.5万,作为立地类型图的绘制底图。根据前期获得的立地分类系统表和立地分类依据,在现地进行立地类型的绘制。二是把绘制成的草图进行描绘修饰和

复制,复制的内容包括道路、水系、乡村界线、立地类型界线等。三是进行着色编号,可按照以立地类型和立地类型组为制图的单位进行绘制。最后需要进行最终的制版印刷,完成正式的立地类型图的绘制。

2.5 立地分类的评价

近年来,对森林立地质量的评价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进入到一个全面、系统的阶段。现行的几种主要的方法主要包括:数量化多元分析方法,对集体林立地质量进行了科学的评价;直接模糊聚类方法,对森林立地质量进行评价;0-1评分法进行单因子等级评价和立地类型因子的确定,以二者的打分值对立地类型因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地学规律、森林生态学、遥感图像解译原理,通过卫星遥感照片勾绘类型社区,用模糊数学综合审评法来对分类结果进行立地质量的评定。

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立地分类质量的评价,由单树种的立地质量评价转向多树种的综合立地质量评价方向;单一利用的评价方式转向多种利用的评价方式;以立地的土壤肥力为基础,结合森林生产力对立地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随着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立地分类的新趋势,特别是数学和计算机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使得立地分类可以更好的完成获取信息和加工分析信息的工作,多因子,多层次和综合评价的立地分类成为林业调查和设计的趋势。

3 总结

立地分类法在林业调查和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完成树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树种配置工作,进行造林、育林设计的有效措施,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森林立地分类作为森林经营和森林培育的基础,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余其芬.造林立地遥感调查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开发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周长青.森林立地分类在我国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3]王可安.关于我国立地分类工作中几个应用问题的探讨[J].林业部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2009.

上一篇:基于PLC的三种故障条件下切换电机的方法及其应... 下一篇: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