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解读技巧及方法

时间:2022-07-10 12:20:01

浅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解读技巧及方法

摘 要:当前,由于初中语文教材种类繁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本论文旨在探索教师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解读技巧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强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71-01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成绩是普遍偏低的。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解决这个普遍的大众现象。 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对现代文阅读习题的讲解中不能传授有效的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们能表达出文本的思想和宗旨。就此,笔者在教学一线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文字词句的解读技巧及方法,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诸多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写字、积累词汇以及对句子的理解更是基础之基础。因为这不仅是发展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提高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者要借助文章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通过重点词、句、段来刻画内心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并依据对重点词语、重点句段的理解与体会,深入把握文本,达到既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阶段,重视语言材料包括对字、词、句、语段的积累是最基础的要求。学生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段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题,进而对整体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掌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理解和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和使用义。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同的词语意义不同,相同的词语语境不同含义也不一样,这在新课程教材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有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原义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比喻义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其次,仔细分析和比较词语的内涵。把握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对词语的意义进行区别。分析词语的搭配要特别注意词语意义上的矛盾,包括语言表面矛盾、语气矛盾和感彩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常常隐含着语言主体复杂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与“确凿”两个词语语气不同,放在一起矛盾吗?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并不矛盾。这是为了表示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相隔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所以用了不肯定的语气,但回忆童年生活,却又历历在目,因此又用了肯定的语气。

二、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不仅是理解课文主题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里的“馨”,本义是散发到很远的香气,文中则意指品德高尚,这个字是本文的中心。课文围绕居住的环境、往来的朋友、闲暇的爱好等方面,写出作者的品德的确称得上“馨”。文中集中了大量篇幅来阐述“馨”,抓住了这个字,文章主题便清晰了。对感情丰富的句子,可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现在中考虽不考修辞知识,但还会出现对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的考查,所以平常的现代文教学中应注意适当的讲授。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境界的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又如《济南的冬天》中“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上白雪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结语: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承担起了对学生审美体验、情感体验、思维品质等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重大使命上。语文是一门浪漫的学科,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教好语文现代文和学生如何学好语文现代文是对立统一的。本论文虽然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解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但并不是以此为标准和范例,只是在教育一线进行实践和总结出的较为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它仍然是要以新课标的思想和精神为指导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这些也是暂时的,不能一劳永逸,不能一蹴而就。我仍然期待着以后的探索者能提出更好的适合语文现代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上一篇: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握提问的科学性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