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时间:2022-07-09 09:18:32

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互联网+”是一个时展的标志和产物,“互联网+教育”更是一种新兴的别具特色的产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各门学科提供了不一样的改革体验。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传统教育”,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改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作用,使教育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一、 “互联网+”相关内容界定

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提升效益,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2.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跨界融合。“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就是跨界,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

创新驱动。由于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一直在努力将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市场驱动,也能够让创业有机会实现价值。

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在现有社会背景下,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也将会使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接一切。虽然“互联网+”所连接的a业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悬殊的,但是连接一切却是“互联网+”的目标。这也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理论所在。

二、“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思路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迎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转机,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教师的固定性身份以及本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扩充学生知识、扩宽学生的眼界,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 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的语文课上,教师会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课件包含视频,图片,

文字等提前下载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材料,把他们进行整理,汇总成一个课程的课件,按照制作好的课件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时间不会长久,而且文字的多媒体教学是更加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通过“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师不需要局限在自身所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当中,而是想到什么问题,就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来进行网络查询,既方便,又快捷,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改变教师固定性身份

当前学校很多,每个教师都是本校固定的教师,很少有去外面的学校进行教研活

动的,教师身份的固定性,使得学校教师的层次有所差异化,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互联网+初中语文”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这一不公平的现状。通过对各个学校的高级教师的语文教学进行视频录制,把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态传送到其他各个学校,不仅可以使其他学校的教师能够进行教学模仿,而且还会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高级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运用互联网进行初中语文课本的网络直播,让学生能够跟高级的语文教师有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获取更多的有利信息。

3.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目前虽然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基本上还是属于满堂灌

的形式进行教学,这里面不仅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那么在“互联网+初中语文”的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查询,先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了解,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查询,来整合自己的思路,积极地进行课堂的分享和参与。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要充分利用和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不仅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改革,还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使得初中语文课程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使初中生都能够爱上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港城实验学校(226532)

上一篇:应扶持小农户适应大市场 下一篇: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