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资源 演绎别样精彩

时间:2022-07-09 04:20:25

【前言】捕捉课堂资源 演绎别样精彩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在执教《酸的和甜的》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这么一个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把这个问题放在课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师: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1:因为葡萄本来就是酸的。 (我愣了一下,一下子没有反应过...

捕捉课堂资源 演绎别样精彩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由于数学活动开放性太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怎么面对,如何处理,甚至怎么运用这“错误”的资源,是教师教学技巧、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的一大考验。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抓住这种课堂教学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利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是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有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同学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案例1】

我在执教《酸的和甜的》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这么一个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把这个问题放在课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师: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1:因为葡萄本来就是酸的。

(我愣了一下,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读完一遍课文,竟然还有人认为葡萄本来就是酸的?立马有学生举手反驳。)

生2:老师,葡萄不是酸的,因为小兔子、小猴子和小松鼠都尝过了是甜的。

(本来我想好好骂一下这个不认真读课文的孩子,听到另外一个学生的回答后我改变了想法。)

师:生1,如果按你说的葡萄本来就是酸的,那其他小动物尝的时候还会是甜的吗?你有没有去想过“硬要”是什么意思?

学生的重心一下子聚集到了“硬要”这个词语,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得出来的结论是一定要、强词夺理地要。本身葡萄确实是甜的,可狐狸却说是酸的,这个困惑也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的困惑。而这个问题是课文的关键,从这一个问题中可以追溯出一系列的哲理。很多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它要这么说,可是通过生1的回答和其他同学自己的讨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是狐狸自己吃不到,也不想别人吃到,看出了狐狸的狡猾、自我安慰的心理特征。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应看做坏事,而应看做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室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利用“错误”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学生会在新授课上把语文学习简单化,这种简单化的学习一旦进入综合练习,学习障碍就凸显出来,成为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主动的引导,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要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

【案例2】

《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安排一课时上完,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商人寻找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师:说得很简捷,但是如果能把故事的结果补充说一下那就更清楚了谁来试一试呢?

生2: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

师: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他看见过吗?(同学们开始小声地议论了,有的说没看见,有的说看见了,因为老人这么清楚骆驼的特点,肯定看见了。看来学生没能透彻地明白,老人为什么看见留下来的一些特征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看见树叶上的牙齿印,就知道缺牙齿呢?)

师:回想一下你们咬苹果或者是咬其他东西,如果缺一个牙齿,留下的印记是什么样子的?接着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引导学生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骆驼在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之所以老人知道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是因为老人看见了骆驼在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这里,老师并没有立即评价,而是顺势诱导让学生得出答案不一致的矛盾,将学生潜在的错误及时呈现,然后又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又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因时间关系故意回避,那才是教师最大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错误,化弊为利,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案例3】

课末,教师依次出示了几个生字:

师:其中有没有不用老是教你们就已经认识的字。

生1:(老师话音刚落,一个男孩举手)老师,我认识第六个字,它是“枪”去掉木字旁,加上言字旁。(我不动声色,把“枪”字写在“论”字的边上,同学们奇怪地看着我。)

师:看来生1“枪”和“论”两个字都有点认识。

师:老师猜你把“仓”认成了“仑”字,肯定有原因,你愿意告诉大家吗?

生:(点点头,轻声轻气)这两个字太想了,它们里面一个是“横折钩”,一个是“撇”。

师:说得太好了!把“枪”和“论”两个字的不同点告诉了大家,现在请你再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你一定会发现它们还有相同之处呢!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这两个字,好吗?

(小男孩自信地走上了讲台)

由以上教师处理学生“错误”的方式、过程和效果可以看出,当学生出现指“枪”为“论”的错误时,教师没有以批评斥责待之,没有以告之结果了之,而是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从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合理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辨析,激活课堂,点石成金。

【案例4】

教学《秋天的雨》时,有个学生提出“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解决这一问题,体会秋雨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正当同学们美美地读着课文,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五彩缤纷和五光十色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用五光十色形容秋天的美景啊?”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五彩缤纷”和“五光十色”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1:一样的,都是形容颜色多。

师:那我们想想“五光十色”一般是形容什么东西的?而我们课文中“五彩缤纷”是形容什么的?

生2:好像有点区别吧,“五光十色”形容的颜色是有光泽一点的,色彩鲜艳一点的,比如说是宝石。

生3:课文中“五彩缤纷“是形容秋天的颜色很多,很美。

师:是啊,“五彩缤纷”和“五光十色”都是形容颜色很多,同学们很会分析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文辨析。宽容学生的随行,引导学生尝试和体验,引导他们将正确与错误的观念探讨对比,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出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教师要独具慧眼,允许学生出错,及时捕捉住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学机智。

上一篇:应关注学生“怎样学” 下一篇:对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