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9 02:57:54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价值。方法92例玫瑰糠疹患者(整群选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治疗(一次3.5g,3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紫外线光疗仪进行照射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治疗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43.5%和91.3%,明显高于对照组(10.7%和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玫瑰糠疹;窄谱中波紫外线;消银颗粒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138-02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玫瑰糠疹在皮肤病中的发病率为0.39%~4.80%。一般持续数3~6周,通常消退不会留下痕迹。但有些病人的病程可长达数月并伴有复发,遗留色素沉着,尤其对于年轻的患者易造成心理影响。此外,近年来发现玫瑰糠疹可能是孕妇自然流产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有效的治疗玫瑰糠疹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治疗多采用内服加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内服药物多为抗组胺类药物及中药制剂。此外,近些年来药物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研究显示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改善疗效。为评估消银颗粒联合NB-UVB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该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应用消银颗粒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患者共9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的患者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该院皮肤科门诊的玫瑰糠疹患者。患者的人选标准:①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0~40岁,病程l~2周内且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②1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影响疗效药物的患者;③已知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最终获得92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女43例,男49例。该研究通过本院医学科学伦理委员会市杏,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92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6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3.5g,3次/d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紫外线光疗仪(Waldmann CmbH,Schwenningen,德国进行照射治疗,辐射波长370 nm,辐射强度为8.93mW/cO,照射距离10~20 cm,治疗时保护眼睛及正常皮肤,男性注意保护生殖器,频率为隔日1次,具体治疗剂量及处理方法参照陈鹏英的报道。两组均同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2次/d。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连续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由不参加设计、操作、研究结果分析的2人每周随访1次,共4次,观察有无复发。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照以下标准:缓解:所有受损皮肤红斑减退或消失,可遗留脱屑及色素沉着;部分缓解:红斑消退面积占所有皮损面积的50%以上;无效:红斑消退面积不足50%。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均衡性检验

共获得92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女性43例,男性49例。治疗组46例,其中女性22例(47.8%);对照组46例,女性21例(45.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缓解及部分缓解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紫外线照射治疗后存在轻度瘙痒,调整治疗剂量后症状消失,未影响后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测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变化(X2=6.35,P>0.05)。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有研究显示应用高剂量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玫瑰糠疹。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由血热风盛引起,病情迁延者则为血虚风燥,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凉血养血润燥为治则。国内多项研究显示消银颗粒可以有效缓解玫瑰糠疹症状,消银颗粒中含有氨基酸、苦参碱、甲壳素、红花苷等成分,其具有抗炎、抗过敏、修复皮损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但单独应用消银颗粒,患者皮疹缓解率低,存在治疗无效及病情迁延、遗留色素沉着等缺陷;故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能会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近年来研究证实,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玫瑰糠疹具有一定疗效,可明显缩短病程,加快皮损愈合。其主要机制为紫外线对皮肤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包括诱导T细胞的凋亡,减少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数量,下调受损皮肤γ十扰素以及诱导胶原酶及金属蛋白酶的生成。因此部分地区已将紫外线治疗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线治疗,如皮炎、硬斑病、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后仅7d近50%的患者达到缓解,治疗后14 d后90%的患者达到临床缓斛,而对照组中的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证实联合应用紫外线照射及消银颗粒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明显缩短了患者疾病病程,并大幅提高了缓解率。

之前的研究显示,低剂量的紫外线治疗存在诸多副作用,如引发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瘙痒、灼热感以及感染单纯带状疱疹。但我们的研究中,患者未出上述反应,仅有一过性的皮肤瘙痒,并且仅出现在玫瑰糠疹症状较重的3例患者。紫外线穿透力较强,不易烧伤皮肤,是包含于中波紫外线范围波谱非常窄的紫外线,不易引起红斑反应;并且避开了DNA吸收峰值,不易引起DNA突变,可降低致癌性,故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治疗可能不存在以往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总之,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必要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于玫瑰糠疹的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

上一篇: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人生回顾护理干预的效... 下一篇:血清SIL―2R、IL―8和TNF水平在轮状病毒(RV)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