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时间:2022-07-09 02:12:12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摘 要:景观的意义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在生态意识的影响下景观设计开始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意识

一、生态意识下景观设计方法

设计教育的最大空间的失败是人同自然分离开来,所有伟大的想法和进步都来自于开放空间,来自于静距离接触自然。

(一)整体环境

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它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发展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其具体体现是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景观生态设计不是孤立的对某一景观进行设计,而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与动植物的需要,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整体优化。

现代设计师是否能在设计中充分的调动和运用生态意识。而不是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是在于发展,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

大环境的设计是生态效能得到有力的保证,而小环境的设计措施是必要的补充。我国古代就十分注重选址工作,云南古城丽江的选址就是一个很好地典范。它对日照、气候、风向、地址、水文、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了很好的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整体规划设计创造了适宜人们长期居住繁衍生息的良好生态环境。古城北边依山,东南两面与自然平原相连,坐靠西边、放眼东南。

(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思想把人类环境看做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复合而制成的生态系统,生态景观设计在基础生物学的基础上,综合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得含义,它要求形、自然有机交织的人居环境。

对于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能量流、物质流、仅从居住区系统内部考虑,其生态流往往是单向的,链状的,无法构成良好的内部循环,生态系统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循环再生原则,形成一种持续的消费模式,提高内部生态流效率,保证流动通畅。在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应确保维持或有限度提高所在的区域环境的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应此需要综合控制生活环境规模、环境承载能力。

(三)生态视觉景观

大众对景观功能的主要理解依据视觉景观形象,它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从视觉景观形态要求的角度讲,景观要求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而现代景观构成是多层次、多方位、多媒体的,首要注重的是景观环境,即人们可深入其中的空间景观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它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来研究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二、生态意识与景观设计创新

(一)景观设计概念创新

时代的变化加速了景观设计观念的更新,同时也加速了知识的老化。景观设计应主动适应和促进科学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唯美论、工业时代的人本论之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的多元理论。生态景观设计突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减少负面效应,进而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得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环境。

(二)设计的功能创新

最初人们的居住方式是以“穴居”、“巢居”的形式成为人类的庇护所。这样的居住空间完全取材自然、法师自然,犹似鸟雀的窝巢、蝼蚁的洞穴,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组成部分;其简单的建构意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居住的环境开始有意识的形成聚落。从史前的这些聚落选址来看,他们都大多遵循了自然生态规律,符合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工业化带来的一些新思潮的涌现,设计跳出了与自然融合的理念,开始追寻一种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理念。如今的设计又开始了一次思潮的回归,在设计的布局上开始借鉴自然、融合自然。

(三)设计形式上的创新

形式设计和功能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因素,有人认为形式服从功能,形式是功能布局的逻辑结果,又有人认为形式有自身的完整性,但不管哪一种结论,形式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不可忽略的。

在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因才施用、巧妙的借用材料机理、色彩与植物配置,创造出统一协调、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的环境空间。这是传统的美学观念,崇尚自然。今天,艺术得概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代艺术得思想影响了对工业景观的理解。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的出现往往带来审美体系的改变,对美学而言,传统美往往是通过人们对事物得不断重复与提炼,最终使事物熟悉化和舒适化而获得的。工业之后,如今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被视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和人类历史的遗留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这些工业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得结果,包含技术之美。工程技g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造就的场地肌理,所塑造的结构形式与如画的风景一样能够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张倩.基于地域文化的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周斌.农垦地区原生态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矿井中央泵房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