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的新思考

时间:2022-07-09 01:19:24

特色学校建设的新思考

目前,全国范围内学校的特色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的特色学校已如雨后春笋,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基于此,笔者考察了一些地方的特色学校,也查阅了一些关于特色建设的理论书籍,对如何创建特色学校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特色学校建设,更新校长的办学理念是主导

教育的美好愿景,即“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在这“四有”之中,“校长有思想”属于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首先应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一所学校,校长既是组织者,又是决策者,他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程度、他的办学思想和人格,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有一位创新意识强、特色意识浓、办学思想独特的智慧型校长。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充满艰辛的事业,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强烈的特色意识、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个性及出色的管理才能。“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作为一校之长绝不能一味地停留于校舍、设备等硬件建设上,要潜下心来思考和研究学校的内涵发展,把特色建设的思想融入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中。

二、 特色学校建设,选准优势项目是前提

选择特色项目,是取长而不是补短。因此,各学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要在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分析出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找准优势,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作为校长,要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和优势,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优势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还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地域文化、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骛远。那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凭一时冲动盲目确定的所谓优势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二是从素质教育出发。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大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只有这样,脚下的特色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教育是为公众服务的。学校创特色其实就是创优的过程,就是学校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因此,选择项目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并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

创建特色学校还要克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其一是认为学校多开了几门“特色课”,比如写字教学、计算机教学、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多培养了一些特长生,就算特色学校了。这是不正确的。最理想的特色学校应该是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有什么爱好就尽可能发展什么特长,要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如愿以偿”。其二是“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爱好或天分,整齐划一地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这样的学校形成不了特色。学生的智力结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都是有差别的,所以,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发展结果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其三是一蹴而就。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由粗浅向精细逐步推进的过程。它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稳定的风格。所以,学校的特色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应有它的稳定性,不能因校长的变动或学校的搬迁而变化。其四是只做表面文章。有些学校,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不在内涵上多下工夫,而大做表面文章,特别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媒体作功利性宣传,大造声势,扩大影响,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繁荣”。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智慧型劳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虚假。

三、 特色学校建设,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障

尽管学校特色涵盖了很多方面,但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彰显学生个性,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学校始终是培养人的场所,如果没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培养不出“合格+特长”的人才,也难以建立特色学校的信誉和品牌。所以,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基于此,学校的特色项目必须建立在课程的层面上,任何学校都必须根据自身的传统文化、周边资源等主客观条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特色项目的创建才有了可靠的支撑点和坚实的落脚点,才有了显性的抓手和评价的依据,师生因此也有了互动交流的场所和展示才艺、造就辉煌的舞台。如果没有课程体系来保障和支撑,很多的特色项目其实就是“雾中花”、“水中月”。

四、 特色学校建设,挖掘内在的核心文化是关键

“没有文化的军队便是愚蠢的军队。”特色项目的成长与发展不能没有文化来统领和包装。没有了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特色项目就不会健康地成长;没有了文化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特色项目就不会持续地发展。每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是否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是否具有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它能否立足于特色学校之林的关键所在。比如: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选择的特色项目为国际象棋,他们除了每周在各班开设一节象棋课以外,还将国际象棋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并从中提炼出了“走好每一步”的特色文化,而且为全校师生所践行。再比如:目前我们有好多学校在创建书香校园。要知道,书香校园的打造,不能只是一味地倡导师生“牧羊式”地阅读和积累,而应在核心理念(如“和好书结伴,与文明同行”)的统领下,学校通过阅读文化的构建、读书氛围的营造,着力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阅读指导课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促进师生文化底蕴和校园文化气息的积累,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通过学校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人际关系的重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让整个校园充溢着书香的气息。

学校在特色创建的过程中,要通过其核心文化的提炼,并在核心文化的统领下,重新构建和定位学校的“一训三风”,用以指导和规范师生的言行,这样的学校才会有品位和影响力。著名学者朱永新说过:“一所好学校必须是一所有品味的学校,有特色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进取、积淀、提炼和升华。我们深信,只要校长们勇于思考,敢于担当,特色学校的建设就一定能开创出灿烂而美好的局面!

上一篇:创新思维与创新模式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