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贸易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9 11:57:59

商务局贸易发展调研报告

我省的加工贸易近几年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我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改善贸易顺差和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增加劳动就业,推动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省加工贸易现状

加工贸易出口已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时期,全省加工贸易出口1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0%。

20*年我省加工贸易在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取消出口退税及部分加工层次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能耗大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加工贸易出口58707万美元,创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历史最好水平,成绩喜人。

2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84125万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进口25418万美元,同比增长22%,出口58707万美元,同比增长15.3%,占全省外贸出口20%。

进料加工进出口总值67423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80%,其中出口49548万美元,同比增长16%;进口17857万美元,同比增长17%。

来料加工进出口16702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0%,其中出口9158万美元,同比增长9%;进口7543万美元,同比增长34%。

二、主要特点

1、加工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年的4.5亿美元发展到20*年的8.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出口总额由20*年的3.1亿美元上升到20*年的5.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3%。

2、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2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中,进料加工已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80%。表明我省企业由过去只收取加工费向自主加工、自主经营、自主开拓转变的能力逐步提高,带动国产料件出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3、开展加工贸易企业越来越多,大户出口增势强劲。20*年全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发展到232家,带动了近8万人劳动就业。其中,新增出口企业36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发展加工贸易的道路。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由20*年的10家增至17家,加工贸易出口前十名企业累计出口26684万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45%。

*

4、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从企业类别出口看,外资企业出口34003万美元,同比增长22%,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57%;国有企业出口19188万美元,同比增长3%,占全省33%;民营企业出口5516万美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10%。虽然民营企业出口规模不是很大,但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由20*年的15家发展到20*年的64家,占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总数28%,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我省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点。

5、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均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机电产品增幅较大,比重不断提高,拉动了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570万美元,同比增长25%,机电产品出口12974万美元,同比增长34%,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27%、22%,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4和2个百分点,已分别成为我省加工贸易第二、三大出口商品,改善了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潜力很大。木制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稳步发展。20*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已发展到18大类,265个品种。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商品有10个商品,分别是:

*

6、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主要市场较为集中。加工贸易出口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02个,主要地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欧盟、韩国、日本、美国是我省加工贸易的主要市场,20*年加工贸易对欧盟、韩国、日本、美国四大市场共出口45773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78%。

*

7、大部分地区出口保持增长,发展不平衡有待改善。长春、吉林、延边是我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的地区,三市之和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81%。在目前全省从事加工贸易企业232家中,长春市有78家,延边州92家,吉林市22家,白山市7家,通化市25家,四平市4家,辽源市3家,白城市1家。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情况: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规模小,比重偏低。“十五”期间我省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徘徊在3亿美元左右,整体规模不大。虽然20*年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增幅较大,但我省的基数很低,与全国和沿海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与全国相比,20*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510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3%,我省加工贸易出口5.9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20%,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临近辽宁、黑龙江相比,辽宁省加工贸易出口135亿美元,黑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3.2亿美元,我省处于中间,高于黑龙江省。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十五”期间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分布情况看,各地区差异很大,我省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延边三个地区,三市之和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81%以上;通化和白山两市之和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15%;其余地区发展较慢,之和只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4%。

3、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少,大户少。全省有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只有200多家。我国南方发达省市加工贸易企业均在万家以上,临近的辽宁也在二千家以上,与这些省市相比,我省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太少,主要是一些企业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政策理解不够,怕承担风险,缺乏开展加工贸易的积极性。另外,我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只有17家,占我省加工贸易企业总数7%,出口大户太少,使我省出口总量上不去。

4、商品结构不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目前国家已限制“两高一资”及加工层次低产品的加工贸易,而我省加工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这一政策调整给我省的铁合金、木制品等一些企业加工贸易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相比之下,我省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2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22%、27%,与全国机电、高新比重为76%和48%相比比重偏低。

5、加工产业链条短,核心竞争力不强。我省很多企业主要是简单的加工组装,产品技术含量低,很多企业还处于OEM阶段,基本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的企业少,缺少开展深加工结转项目,影响到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6、国际市场覆盖面狭窄。我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占我省加工贸易近80%,市场过于集中,导致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对其的依赖性过大,一旦市场有变,对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将产生很大影响。

四、加工贸易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仍集中在土地、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以及较好的加工制造业等。从我省情况看,我省地处东北部,其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资源价格的上升,加工贸易综合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加工贸易从沿海梯度向北转移已成必然,相比之下,我省的比较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只要我们认识到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性,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对于具备较好工业基础的我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科技教育实力比较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务成本较低,资源丰富。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将这些比较优势整合起来,形成竞争优势。

2、有利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哪里的加工贸易发展得好,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就充满活力。把发展加工贸易与调整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就能有效的利用跨国公司现成的管理、技术、资金、市场,以达到少走弯路加快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我省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得到壮大,使我们坚信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一定会加速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3、有利于形成外贸、外资、外经的联动效应。作为后开放地区的我省,发展加工贸易,促进“三外”联动,可以从整体上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产品结构的整体提升。几年来,我省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光机电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兴办企业,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崛起,现在一汽集团、西门子、吉林飞利浦等加工贸易企业已逐步成为我省出口的主力军。“三外”的联动效应已开始显现。

4、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加工贸易的发展,极大的增加了就业机会。我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已由90年代末期不到百家发展到现在232家,带动了近8万人劳动就业。加工贸易的发展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对策及措施

1、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制定措施。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充分认识加工贸易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加工贸易的重要性。建立有关部门定期联系制度,加强与商务部、海关等有关部门配合和联系,加大对加工贸易管理的综合协调力度,研究制定鼓励开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促进我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我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在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同时,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利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发挥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支持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使我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加工贸易中发挥出来。改进加工贸易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快加工贸易网络化建设,重点选择一汽集团、吉林飞利浦、西门子等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计算机联网监管电子帐册管理,提高“通关”效率。

3、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寻找扩大加工贸易的突破口。引导企业从国外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特别是要千方百计与国际大集团、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外资企业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转移到我省,增强省内企业的配套能力。抓住我国加工贸易由南向北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东博会”等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做好承接加工贸易新一轮的转移,把一些好项目、大项目引到我省来,推动我省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4、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植和培育。在保持我省传统商品加工贸易稳步发展的同时,对我省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加以培育,重点扶植以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体的机电产品项目;以吉林飞利浦、长春联信、吉林北方彩晶、四平庆达数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以吉林新元、吉林新合木业为主的木制品、梅河口为果仁加工基地的资源型项目;以吉林裳邦尔、甲乙纺织等为主的纺织品劳动密集型项目。力争3-5年的努力,培育出30家有较大规模、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重点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扩大加工贸易出口。

5、加大对全省各市、州加工贸易出口工作指导力度。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多年制约我省加工贸易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要及时掌握全省加工贸易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深入地区调研,特别是加工贸易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支持四平、白城、松原、辽源等地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消灭加工贸易空白点,尽快形成我省加工贸易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6、加大加工贸易的政策宣传。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通过举办加工贸易培训班,推广重点企业先进经验,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扩大对加工贸易的宣传,帮助企业培养加工贸易业务人员,拓展新的业务,实现我省加工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使其成为加工贸易新的增长点。

7、实施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省加工贸易市场比较集中,为避免由个别市场变化而对我省产生影响,我们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重点开发有潜力的中东、东南亚及东欧等新兴市场。用足用好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支持政策,使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组织我省有实力、适合这一市场的企业前去考察和开发,寻找合作。

上一篇:商务局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下一篇:商务局工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