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凝聚力的现状及提高策略

时间:2022-07-09 11:36:17

中职学生凝聚力的现状及提高策略

摘要:我国当前中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和态度差、纪律散漫、思想消极等问题,整个班级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极其不利,对于日后的就业影响也极大。基于此,本文以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学生凝聚力的因素,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凝聚力;现状;建议与策略

一、中职学生凝聚力的现状

“提高中职学生的凝聚力”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符合当下社会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据我多年一线的职业教育观察统计,就我研究的两个班来看,学生上课有近32%的都在睡觉,超过45%的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仅有20%多点的学生在听课,整体状态不佳;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恃强凌弱、无故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平时满嘴脏话、言谈间多有逆反情绪流露。这些导致了班级的凝聚力下降,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学生个人的专业课成绩差、心理素质不高也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处处受阻。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所研究的班级的现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我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结合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全面分析班级凝聚力的现状。两班人数共95人,男生57人,女生38人;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94份。调查问卷结果的汇总见表1。

调查结果反映了两个班的情况不太乐观,班级凝聚力较差,学习情况不佳,同学关系趋于冷漠,让班主任管理很是吃力,无论是耐心细致还是强制管理都耗费两个班主任很多的精力。为此,我又找来几个学生谈心,向他们询问了其中的原因。

二、影响中职学生凝聚力的因素

通过调查和谈话,综合起来看,影响中职学生凝聚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的粗放式管教

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相当一部分属于单亲家庭,家庭对其影响很大。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各自再组家庭,通常将他们交给长辈代管,偶尔才过问一下学习和生活。虽然不到留守儿童的程度,但同样缺乏父母的细致关爱和细心的管教,让他们养成了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很多人都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拖沓,成绩下滑。

2.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校管理围绕学习进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需要。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鼓励学生学习,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这样的管理只能带来学生的逆反,造成他们对学校的不满。

3.社会风气的蔓延

商品大潮影响下,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风潮同样蔓延到学校中来,对中职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让他们对学校、对学习都消极应付,把剩余的精力用到与学习无关的打架、上网、玩乐等事情上。

4.自我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对自己极其不自信,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成熟度低、人际关系僵化、孤僻、自卑等心理都成为影响中职学生成长的心理因素。

三、提高中职学生凝聚力的策略

从现状出发,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职学生凝聚力的策略:

1.班级环境的创设

环境育人,班集体凝聚力完成的第一步就是从班级环境的改善开始的。动员全体同学筹谋划策,建设自己的“大家庭”。在活动中彼此熟悉,增进感情。包括板报布置、集体合照、班级口号、班徽设计等,鼓励大家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些性格内敛的学生,更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

2.班级活动的开展

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到班级才艺比拼、学校的比赛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班主任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鼓励他们参加不同的比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增强其信心,就是最好的法宝。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对于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兴趣很高,我们集体挑选队员参与比赛,其他的学生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活动结束,班里的凝聚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方面,老师(班主任为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以人为本”,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另一方面,要适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定时联系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配合做好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

4.科学的管理方式

量化考核的施行在我们两个班取得的效果明显。打架、骂人、迟到等违纪现象明显降低,特别是班级之间施行的量化考核,共同目标的建立,让学生们团结一致,勇争第一。

班级凝聚力对于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要以不断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工作的目标,逐步将班级建设成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班集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晨.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心灵[J].华章,2011.

[2]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7.

[3]范秀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J].上海教育,2000,7.

[4]曹长德.当代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大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下一篇:中职班级再次组班浅识